中工網訊 日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第十二屆“職工之星”競賽圓滿收官。從核電站安全技術創新到AI數智物流系統,從“邊緣工人”逆襲到程序員變身舞臺藝術家,這場覆蓋制造業、電子信息、低空經濟等領域的綜合性競技,展現了龍崗區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硬核實力。
深圳市龍崗區第十二屆“職工之星”競賽現場。單位供圖
據悉,自2012年創辦以來,龍崗區“職工之星”系列競賽累計吸引超10萬人次職工參與,孵化創新成果300余項,帶動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增長。
3月31日,龍崗區“職工之星”競賽之“職工技能之星”決賽現場,深圳市猿人創新科技部門經理畢書均的演示引發轟動:應用AIGC工具鏈后,企業視頻制作成本從1.5萬元驟降至千元,AI換臉技術實現“零成本輸出”等。
4月1日,“職工創新之星”擂臺閃耀著硬核科技的光芒:中廣核工程師何樂將核電安全技術延伸至衛星發射領域,中建二局張國文破解超高層建筑檢測國際難題,亞輝龍生物鄭燕萍推出17項肌炎抗體聯檢試劑盒……
“創新不是實驗室專利,它生長在每個職工的日常。”深圳市創業導師、活動評委湛邵斌指出。在經緯線科技,高級設計師鄧飛奇研發的多頭標簽模切機使效率翻倍,市場占有率持續攀升;在左右家私,智能沙發平臺接入鴻蒙系統,開創家居物聯新場景。“競賽讓我們看到跨行業創新的可能性。”鄧飛奇坦言,賽事提供的跨界交流催化了企業研發效率提升。
據悉,從初賽的“街道賽前特訓營”到決賽多維評價體系,從“班組管理之星”的案例教學到“創新之星”的產學研對接,龍崗以賽事為媒介,形成“培訓—競技—提升—反哺”的閉環生態。龍崗區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職工之星競賽的本質是打通人與產業的價值鏈。當一線工人從技術執行者蝶變為創新主導者,他們釋放的能量將重構產業升級的底層邏輯。”
(南方工報 李園)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