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關心】
美國網紅“甲亢哥”在中國直播旅行,成就了一段中美年輕人友好交往的互聯網佳話。和任何直播活動一樣,總會有一些意外狀況。美籍越南裔網紅李美越給甲亢哥充當翻譯,出現了幾處不當行為,引發網民眾怒。李美越4月1日在其抖音號道歉,本想消除不良社會影響,卻反倒引發更多人不滿。4月5日,央視在報道甲亢哥中國行節目中,把李美越的畫面做打碼處理,獲得網民稱贊。這場風波在互聯網上衍生出延續性的討論,反映出中國社會一些深層次的變化。
一開始的直播活動中,李美越遭到批評主要集中在三處。一是使用“chick”(小妞)來稱呼中國女性,他在車上詢問甲亢哥“你之前在韓國時有個小妞跟著,需要我給你在這兒介紹一個嗎?”甲亢哥思考片刻然后拒絕,李美越說:“(妹子)太多了是吧?”
第二處場景是在街頭,李美越形容甲亢哥的粉絲舉止嚇人,“不是正常人”,甲亢哥立即反駁“你才不正常”。
第三處是在理發店,甲亢哥想剪頭發,店員看到黑人臟辮表示為難,“不太好剪”,結果李美越給翻譯成了“店主說你的頭發太邋遢了”;甲亢哥看到理發店店員表情是友善的,懷疑李美越翻譯錯誤,立即拉來另一位工作人員重新溝通。
李美越事后在抖音號上的解釋是:一、“chick”(小妞)不含有貶義。二、甲亢哥的全球各地粉絲是有點不正常,相對來說中國的粉絲已經比那些好很多。三、在理發店時,他不想去難為任何人,只是想制造節目效果,開了不太聰明的玩笑,他表示道歉。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李美越字斟句酌,表情嚴肅,顯然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不論抖音、B站還是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大部分發言的網友對此都不買賬。為什么呢?
直接原因,李美越似乎沒有理解觀眾的憤怒點——交流的前提是尊重。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他在車上提的問題,所謂外國男性需要一個當地女性陪玩的想法本身,就是帶有物化女性的嫌疑,而不是因為他的英語用語過于地道,以至于中國觀眾誤會了。在理發店時,李美越顯然是故意通過歪曲店員的意思,來讓甲亢哥和店員雙方為難,制造了不必要的沖突,這一點也不幽默。李美越應該向店員和甲亢哥道歉,而不是因為他作為網紅聲譽受到影響后,向觀眾表示歉意。
更深一層的原因,李美越想要充當的角色本身是尷尬的。他作為一個抖音700萬粉的網紅,看到了甲亢哥是油管平臺的第一大網紅,努力想要利用自身的雙語優勢蹭上流量,獲取更大的知名度。但他沒有看到,甲亢哥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前呼后擁的明星,甲亢哥最出色的“節目效果”不是精心設計的綜藝環節,而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普通人之間直接的、現場的、平等的交流。雙方會有誤會,但初心都是真誠、友善的。
李美越本來并不是甲亢哥團隊的成員,他試圖把自己“塞”進去,充當一個翻譯官的角色。同時,他穿上個人標志性的東北大花衣,似乎是希望站在世界的舞臺,代表中國人來給美國人介紹中國的風土人情。從直播的效果來看,“文化翻譯官”這個角色是有點多余的,氣氛很別扭。很多網友留言,建議甲亢哥像很多中國人出國旅行時一樣,配一個AI翻譯機即可與當地人交流,不需要一個翻譯作為中介。再者,像甲亢哥一樣20歲年紀的中國年輕人,恐怕不大會帶著墨鏡、穿一身大紅繡花衣服逛街,在互聯網直播時代,這么做實在是有點刻意,迎合了刻板印象。多元包容,才是真正的中國日常生活。
小紅書用戶與TikTok難民友好交流的事件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沒有預設的文化代表,只有個體經驗的真誠分享。沒有哪個特定的小紅書用戶代表中國,也不需要流暢的英文表達,每個人自由、隨性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李美越的抖音賬號還在持續掉粉,這對他是個嚴重的教訓。希望他能夠反思,在未經濾鏡的中國直播畫面中,每個像素都是中國,不需要人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