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08
《中國的十個名字》
分享簽售會第一站
語言是文明的密碼,文字是通往歷史的橋梁。
中國的每一個名字,都承載著語言流變中大歷史的回響,都是中國傳遞給世界的名片。
4月12日 14:30
在蔦屋無錫惠山映月里
一起與語言學達人鄭子寧
深入解讀中國名稱,
開啟一場跨越時空、地域的文化探索之旅。
在領略中國魅力、拓寬認知邊界的同時,
感受到世界的多元與精彩。
從青銅器何尊上最早的“中國”銘文,
到印度尊稱大唐的“摩訶至那”;
從敘利亞語里的“?inistan”,
到意指古老而偉大的造物的華夏別稱“桃花石”
歷史上對中國的稱呼遠不止十個,《中國的十個名字》僅以“十”為引,從語言、歷史、文化三個維度展開,以十篇主題故事為脈絡,以不同時期其他文明對我們偉大祖國的多樣稱呼為切入點,分十章細致剖析了這些稱呼背后的深厚意蘊與演變軌跡,深入探索了不同文明對中國的多樣稱呼。
回鶻人為什么會用藏文撰寫報告?
祭司王約翰的傳說是否真實存在?
聶斯脫利派是怎么在中國發展成景教的?
“妙香國的胞波”又指的是誰?
不同文明對中國的稱呼,展現出不同區域的人民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化想象,也從多維度體現了古代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一系列語言和名字背后的精彩故事,如同棱鏡折射出絢爛的文化光影,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探尋語言、文化與歷史光影的交匯之處,探討語言流變背后引人入勝的中西文化交流史,開啟一場橫跨三千年的“語言考古之旅”。
活 動 嘉 賓
鄭子寧
畢業于墨爾本大學。語言學達人,對國內外多種語言有著深入的研究。在各類媒體上發表過與歷史、文化、民族尤其是語言相關的文章近百篇,著有《東言西語:在語言中重新發現中國》《中國話》《南腔北調:方言里的中國》《中國的十個名字》多部著作。
相 關 新 書
中國的十個名字
本書深入探索了不同文明對中國的多樣稱呼,從語言、歷史、文化多維度細致剖析了這些稱呼背后的意蘊與演變軌跡,以豐富的史料和獨到的見解,揭示了語言作為文化交流橋梁在傳播中的普遍規律,不僅呈現了一場關于中國別稱的文化知識盛宴,更提供了文化交流與互鑒的生動例證,讓讀者在領略中國魅力、拓寬認知邊界的同時,感受到世界的多元與精彩。
歡迎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