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接受過二尖瓣生物瓣置換術的63歲患者龍伯,日前因二尖瓣生物瓣衰敗出現了系列癥狀。針對此病情,常規治療手段是通過二次開胸實施外科瓣膜置換手術,但對龍伯這類老年患者風險極大,不僅手術復雜,還可能出現多種嚴重并發癥。考慮到患者及家屬對“二次開胸”的堅決反對意愿,我院心血管內科王景峰教授、陳樣新教授組織多學科團隊,采用微創“經導管二尖瓣瓣中瓣置入術”成功為其治療,展現了團隊解決復雜瓣膜問題高超實力。
手術團隊合照
63歲的龍伯3年前因二尖瓣穿孔在外院接受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換術,術后情況一直穩定。然而,近幾個月來,他頻繁出現氣促癥狀,活動耐力明顯下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尋求進一步治療,他慕名從外地來到我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專家陳樣新教授門診就診。陳樣新教授通過詳細問診、查體和檢查,確診其生物瓣發生衰敗,導致二尖瓣輕度的狹窄和嚴重的關閉不全,并已嚴重損害了心臟功能。
毫無疑問,二次開胸接受再次的外科瓣膜置換是一個選擇,但對于老年患者,二次開胸面臨著幾個問題:首先是組織粘連嚴重,使得解剖變得更加困難,從而增加了手術的復雜性和風險;其次是因組織粘連和解剖變異等原因開胸過程中存在誤傷心臟、大血管以及其他臟器組織的可能性;再者,因為術中需要分離粘連的組織,術后可能會存在出血較多的情況,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需要再次開胸進行止血;此外,二次開胸手術還可能導致其他一系列并發癥,例如傷口愈合不良、胸骨骨髓炎、胸腔積液以及肺栓塞等。
考慮到龍伯年齡不小,再次手術風險和難度均大幅增加,尤其是患者本人及家屬均堅決拒絕再次外科手術。為此,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我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以及心血管內科陳樣新教授、周淑嫻教授,帶領團隊張海峰教授、鄧冰清副教授組織了多學科團隊,聯同心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專家共同討論,最終決定采用微創的“經導管二尖瓣瓣中瓣置入術”這一最佳解決方案。
手術前,陳樣新教授帶領張海峰教授及團隊其他成員仔細分析患者心臟結構特點及風險,反復推演手術流程,精心制定詳細方案、準備手術器械。3月31日上午,陳樣新教授、周淑嫻教授、張海峰教授、鄧冰清副教授、劉文浩主治醫師、郭旗博士等通力合作,為龍伯成功實施了“二尖瓣瓣中瓣植入術”。由于患者原生物瓣前葉較長,為盡量減少對流出道的影響,團隊采用國際先進的Lampoon(瓣葉切割)技術,在體內精準切割二尖瓣前葉,使新瓣膜植入后不易對流出道產生影響,同時大大提高了新瓣膜的貼合度。
植入的新瓣膜
經過近2小時的精準操作,新的瓣膜穩穩地植入衰敗的瓣環上。術中心臟超聲顯示,二尖瓣返流幾乎完全消失,瓣口面積2.3cm2,跨瓣壓差為4mmHg,瓣膜功能良好。
食道超聲顯示新的瓣膜沒有返流
二尖瓣生物瓣衰敗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題,傳統的外科二次手術治療因患者組織粘連嚴重、分離困難,往往創傷大、風險高、難度大。而“經導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術”避免了再次開胸的創傷,手術效果良好,為類似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新選擇。
此次“經導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術”的順利實施,進一步展現了團隊解決復雜瓣膜問題的高超能力。據悉,陳樣新教授帶領的心臟瓣膜團隊是華南地區首個獨立開展二尖瓣經導管緣對緣修復(TEER)的團隊,是華南地區首家TEER區域培訓中心,也是國內首家常態化開展三尖瓣TEER手術的中心。團隊擁有強大實力和豐富的手術經驗,舉行十余次的微創瓣膜修復手術培訓班,培養了大量術者,為廣大患者帶去了“心”希望。
來源:心血管內科
責編:黃睿、房詩婷
初審:劉文琴
審核:歐陽霞、任毅
審核發布:楊建林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