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特朗普調停了兩個月,反而成了戰火催化劑,讓俄烏沖突再次擴大。
據央視新聞報道,俄軍在近日空襲了基輔,9枚導彈直撲總統府所在的波迪爾區域,澤連斯基官邸周邊建筑被炸成廢墟,索洛緬斯基區的工廠群陷入火海,還有109架"天竺葵"自殺式無人機撲向烏克蘭六個州。
黑海艦隊發射的8枚"口徑"導彈,布良斯克方向射來的6枚"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圖-95SM戰略轟炸機群拋下的KH-55巡航導彈,23枚導彈組成的鋼鐵風暴在基輔市區制造了12處重大火情。
在前線,俄軍已奪回了庫爾斯克州三城,烏軍在庫爾斯克戰場已折損15個滿編機械化旅,超過7萬人傷亡,烏軍防線被突破。俄軍已經控制了8個居民點。
現在俄軍不僅重新攻入蘇梅州,還把尼古拉耶夫州的海港圍成了鐵桶。要知道,這個黑海沿岸港口承擔著烏克蘭70%的糧食出口,只要掌控這里,可比導彈轟炸管用多了。
俄軍突然在蘇梅州發力絕非偶然,這個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州一旦被拿下,通往哈爾科夫的鐵路大動脈就將暴露在炮火之下。
巧的是,美國剛剛宣布新一輪美俄對話將在本周舉行,話音剛落,俄烏就不約而同地擴大了戰線。不過,俄方表示,他們打擊的都是烏軍的軍事目標,而非民用設施。
俄羅斯之所以加大打擊力度,也是為了拿到更多的籌碼。烏克蘭同樣如此。
烏軍轉移目標,已經攻入俄羅斯的別爾哥德州。不過,目前俄烏雙方都沒有公開關于別爾哥德州的“廝殺情況”。
烏軍冒險突入別爾哥羅德州,玩的還是"圍魏救趙"的老把戲,用開辟第二戰場的方式緩解其他戰線的壓力,但這招對兵源見底的烏軍來說無異于飲鴆止渴。
現在,圍繞俄烏沖突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歐洲是否有能力取代美國繼續支持烏克蘭的戰斗?
目前,法國陸軍總參謀長和英國國防參謀長已經秘密抵達烏克蘭總統府展開閉門會議,現在歐洲還在持續給烏克蘭提供軍援以“續命”。馬克龍承諾再撥21億美元軍援,瑞典則提供15億美元支持,荷蘭也撥了5.5億美元應急。
歐洲國家不僅給錢,還提供武器生產線,法國"凱撒"自行火炮生產線即將在烏克蘭投產,德國送來的18輛"豹2"坦克已經出現在哈爾科夫前線,波蘭也開始培訓F-16飛行員。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揚言要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但在這個過程中,特朗普有自己的的小算盤,而美國的新套路讓烏克蘭脊背發涼。
就在歐洲加碼之際,華盛頓卻趁機敲詐,給基輔送來份"賣身契"式協議草案。根據烏方披露,美國要求將烏克蘭石油、天然氣、稀土開發的收益全部注入美方管理的聯合基金,優先償還軍事援助本息。這意味著未來二十年,烏克蘭每賣出一桶原油,都要先填美國的腰包。
特朗普威逼利誘的方案,說白了不是為了和平,而是為了美國利益,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已經明確表示,美國方案沒觸及沖突根源。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的歸屬問題沒得談。
同樣的,烏克蘭也不想放棄烏東四州,談判代表團此刻正帶著"紅線清單"飛往華盛頓,那么,澤連斯基會不會被迫簽下這份“賣身契”呢?
不過,即便烏克蘭把稀土資源拱手相讓,俄烏雙方在領土問題上的死結在短期內仍是難以解開。
值得注意的是,俄烏戰事擴大之際,恰好是特朗普向全球加征關稅的時候。但我們注意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包括俄羅斯。其實這是因為俄羅斯在美國的制裁下,經貿通道幾乎關閉,所以特朗普即便加征50%的關稅,也對俄羅斯造不成什么實質影響。
無奈之下,特朗普想出了一個損招,欲對俄羅斯加征"二級關稅",任何國家購買俄羅斯石油都得給美國交保護費,以此來威脅俄羅斯低頭。
但是,美國的關稅已經引來了中國和歐洲的強烈反制,中國的對等反制讓美國公民叫苦不迭,特朗普政府也正在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在對俄羅斯加征“二級關稅”,美國勢必會承受更多的反噬。
現在,特朗普手里的牌已經所剩無幾,關稅威脅是最后的王牌,但這王牌不管用,他就不得不承認,美國根本沒有什么好的方案解決俄烏沖突。
如果再這樣下去,俄烏沖突談判的窗口只會越來越窄,壞的影響將繼續外溢,或許最終,這場沖突會以“凍結”的方式告一段落,但因為戰爭而產生的領土和安全問題,將會持續困擾歐亞大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