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面對中國實施的34%關稅反制后,特朗普的表現已經顯得異常激動。
結合市場動態與聯合早報的信息,在北京時間4月7日晚上11點左右,特朗普針對中國提出了新的威脅——如果不退讓,將追加50%的關稅!
?——【·事情是如何演變至此的?·】——?
不少朋友可能有些困惑,為何突然間就爆發了貿易戰?實際上,這是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
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便開始行動,他在1月20日就職當天的演講中明確提到要對外國商品增加稅收,并且打算設立“對外收入署”(盡管至今未見蹤影)。
他當天還宣布計劃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關稅,但當時對中國的態度尚不清晰。真正的動作從2月才正式展開:
2月4日:特朗普政府決定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加收10%的關稅。
2月10日:中國予以回擊,對美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增收15%的關稅,同時對原油等其他商品增收10%。
3月4日:特朗普將針對中國的關稅提升至原來的兩倍,達到20%。
3月10日:中國再次反擊,對美國農產品等增收10%-15%的關稅。
隨后在4月2日,這一天被特朗普稱為具有特殊意義的“解放日”。
他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啟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商品征收基礎關稅10%,并且對57個國家和地區征收11%-50%不等的“對等關稅”。
基礎關稅于4月5日生效,高額的對等關稅則會在4月9日開始實施。
對于中國而言,特朗普除了前期已有的20%關稅外,又額外增加了34%的“對等關稅”,這使得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實際最低稅率達到了54%。
中國隨即宣布自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商品增收34%的關稅,這一舉動直接引發了特朗普最后的通牒。
?——【·特朗普為何如此強硬?他到底在謀劃什么?·】——?
為什么特朗普會如此執著于關稅問題?他在Truth Social上公開指責中國,聲稱中國在“創紀錄的關稅、非貨幣性關稅、企業非法補貼以及大規模貨幣操縱”的基礎上,又額外增加了34%的“報復性關稅”。
白宮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態度堅決,明確表示新關稅“不會延遲”,并將持續數周。
財政部長貝森特透露,已有接近70個國家聯系白宮尋求談判機會,其中包括日本首相石破茂親自與特朗普通話。
然而,特朗普真正關注的核心只有一個字:錢!或者說更準確地講:貿易逆差。
他不斷強調美國與中國之間存在“1萬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并公開表態:“除非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我不會與中國達成任何協議。”
這些關稅措施是美國自1982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增稅行動,甚至比老布什、克林頓和奧巴馬時期的增稅力度還要大。
特朗普預測,到明年這些關稅將為美國帶來額外的1萬億美元收入,并促使企業回流美國,從而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特朗普并非只針對中國,全球貿易伙伴都受到波及·】——?
別以為特朗普只是針對中國,他這次瞄準的是全球貿易伙伴。
除了對中國征收54%的關稅外,歐盟面臨20%的關稅,日本24%,韓國25%。
東南亞國家更是遭受重創——柬埔寨被征收49%的關稅,越南46%,泰國37%,馬來西亞24%。
這些國家為何會“惹怒”特朗普?其實他是想堵住中國商品通過這些國家進入美國的“后門”。
長期以來,許多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關稅,在這些國家建立了生產基地。它們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在當地組裝后再出口到美國,特朗普此次行動直接切斷了這條路徑。
除此之外,特朗普還把目光投向了“小額包裹”,宣布從5月2日起對每年價值超過600億美元、單件價格低于800美元的中國小包裹征稅。
這將直接影響Shein、Temu等跨境電商平臺。
這一舉措被稱為自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保護主義行動,連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承認,這些關稅及其潛在的經濟影響“遠超預期”。
各國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反應各異。
中國批評美國“霸凌行為”,歐盟承諾推出“強有力的”反制手段。
美國國內也不乏批評聲音,參議員彼得·韋爾奇指責特朗普的“半生不熟的貿易戰只會抬高消費者價格”,并警告所謂的“解放日”會讓全球經濟陷入混亂,最終受害的還是美國人自己。
不過也有國家采取了“更為務實”的態度。
英國和日本表示希望與特朗普達成協議,避免沖突進一步升級。
目前,全球經濟已經開始感受到關稅戰的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將下調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高盛已將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上調至45%。
華爾街金融巨頭們正對特朗普的關稅策略發出嚴厲警告,擔憂這可能引發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著名對沖基金經理比爾·阿克曼用極端嚴肅的比喻形容當前局勢,他表示美國經濟正處于“經濟核冬天”的邊緣。
這個措辭不同尋常,暗示金融市場可能面臨長期的災難性低迷,類似于核戰爭后的生態崩潰。
與此同時,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也表達了深切憂慮,他在公開聲明中指出,如果特朗普政府不立即調整貿易政策方向,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內將面臨嚴重衰退甚至“毀滅”。
作為一名跨國企業的領導者,布蘭森的警告尤其值得關注,因為他的商業帝國跨越多個行業和國家,對全球貿易環境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這兩位商業巨擘的罕見警告引起了華爾街的高度關注,他們的聲明被視為對市場的關鍵信號,表明金融精英們正高度擔憂關稅戰可能引發的經濟連鎖反應,包括供應鏈中斷、通貨膨脹加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以及可能的全球經濟衰退。
消費者將直接承擔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以科技產品為例,蘋果股價在三天內暴跌19%,市值蒸發了6380億美元。
分析師預計,蘋果最高端iPhone的價格可能會上漲大約350美元,漲幅約為30%。
任天堂已經宣布推遲在美國發布Switch 2游戲機,以便評估關稅的影響。
此外,亞洲經濟體將受到特別嚴重的沖擊,不僅因為他們要面對更高的關稅,還因為他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更高。
?——【·特朗普的“全面圍堵中國”戰略·】——?
特朗普此次的關稅政策是一次全方位“圍堵中國”的戰略性行動。
先是正面進攻,對中國商品直接征收高額關稅,然后切斷“后門”,對越南、柬埔寨等可能成為中國“轉運站”的國家征收高額關稅。
最后便是“查漏補缺”,封鎖類似“小額包裹”政策,堵住跨境電商的漏洞。
這種全方位打擊或許會讓中國企業感到進退維谷,但實際上,地區其他國家面臨的挑戰更大。
雖然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低于中國,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通常較高,而且基礎設施不如中國完善。
一些專家甚至認為,如果所有國家都面臨高關稅,全球供應鏈可能會重新集中在中國,因為中國的制造業生態系統實在太具吸引力了。
然而,特朗普已經放出狠話,如果中國不撤銷關稅,不僅將追加50%的關稅,而且“所有與中國的談判都將終止”。
與此同時,美國還將“立刻”與其他國家開啟談判,這顯然是想要孤立中國。
令人嘆息的是,過去幾十年,全球經濟一體化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但現在保護主義抬頭,全球供應鏈面臨重組。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策略能否迫使中國妥協?中國會在最后期限前撤回關稅嗎?如果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全球經濟將承受怎樣的沖擊?
全球經濟懸而未決,世界各國都在屏息以待。
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的這場博弈,將決定未來全球貿易秩序的走向,影響數十億人的生活。
在這場全球經濟博弈中,沒有真正的贏家,受傷的可能是全球經濟和普通消費者的口袋。
究竟誰會先低頭?還是雙方會選擇“同歸于盡”?這場貿易戰的下一幕,或許將在未來24小時內揭曉。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