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李華
編輯l李華
全紅嬋摘銀是否意味著背后一定有隱情?
在許多人眼中,全紅嬋若未能奪冠便象征著失敗,也暗示著狀態下滑。
從全紅嬋踏入公眾視野以來,她一直是頂尖選手的代名詞,憑借自身實力向所有人展示了什么叫“水花消失術”。
五輪比賽中有三輪滿分,這樣的成績并非人人都能達到。
偏偏全紅嬋做到了,她不僅向世界展示了她的能力和魅力,更實現了個人夢想,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14歲出征東京奧運會,她以天才之姿驚艷了所有人。
之后在巴黎奧運會上,她依舊表現出色,成功衛冕冠軍。兩屆奧運會的輝煌戰績讓全紅嬋的實力毋庸置疑。
榮耀加身的她如今剛滿18歲,正如那句“年少成名卻仍未成年”所言。
前段時間,全紅嬋剛剛慶祝了自己的18歲生日,正式步入成年階段,未來等待她的還有更多挑戰。
對于大眾而言,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全紅嬋能否繼續奪得金牌,再次登上最高領獎臺。
不少網友對此極為關注。
遺憾的是,這次全紅嬋并未如愿以償,而是惜敗隊友陳芋汐,僅收獲一枚銀牌。
這一結果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議論和質疑。
畢竟自從全紅嬋進入公眾視線后,她的表現一直非常穩定,幾乎每次參賽都能輕松摘金。
沒想到這次比賽竟然只拿了銀牌。
許多網友感到憤憤不平,認為背后必定存在某些隱情,甚至開始猜測更多細節,聲稱“其中大有文章”。
事實真的如此嗎?
誰規定一個人必須永遠拿金牌?
誰又說運動員的比賽成績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我們理解大家對全紅嬋的期待,畢竟她的成就令人難以企及,但天才并不是她的唯一標簽。
沒有人說過曾經的第一名運動員需要永遠保持第一名,這其中肯定還有其他原因。
尤其是對于女性運動員來說,身體會經歷諸多變化。
的確,在此次比賽中,全紅嬋在第三跳時出現了失誤,水花較大,直接影響了最終成績,導致她只能遺憾獲得銀牌。
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背后的所謂“隱情”其實并非人為,而是源于身體的變化。
眾所周知,全紅嬋首次參加奧運會并奪金時才14歲,那時正是跳水運動的黃金時期。
然而如今全紅嬋已滿18歲,這對任何女生來說都是一個關鍵階段。
因為青春期的到來。
這一時期對每位運動員而言都充滿挑戰,許多運動員因此難以度過難關。
身體發育、體重增加以及身高增長,這些因素讓運動員很難迅速適應身體的變化和節奏。
即便加強訓練,也難免會出現失誤。
如果說以前的全紅嬋幾乎不可能在第三跳上犯錯,那么現在,體重、身高等方面的變化正限制著她的發揮。
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轉變和承受能力,攀登頂峰或許瞬間可得,但從頂峰滑落卻是許多人難以接受的事實。
在這次墨西哥的比賽中,全紅嬋的失誤直接影響了最終成績。
但這背后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控分”或“讓分”情況。
要知道作為運動員,他們同樣是在千軍萬馬中過獨木橋,金牌只有一個,而競爭者卻不在少數。
當全紅嬋停滯不前時,其他人正在進步。
當全紅嬋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時,有些運動員還未到這個階段,或者已經成功度過了發育期,因此在比賽中自然占據優勢。
全紅嬋與陳芋汐的成績差距微乎其微,稍有優勢就可能反超。
就像這次比賽結果一樣,全紅嬋惜敗陳芋汐,獲得銀牌。
盡管全紅嬋嘴上說“這個結果在意料之中”,但看到好友奪冠時,她眼中的失落還是被不少人察覺。
或許在旁人看來,這是全紅嬋的一次失敗,但對她本人而言,這也是一種“痛苦”的經歷。青春期對運動員來說就是九九八十一難,一步都不能少,無論是誰。
沒有所謂的“幕后黑手”,只有身體發育帶來的痛苦與無奈。
有人問,面對身體發育,難道運動員不應該及時調整訓練強度和比賽策略嗎?
教練陳若琳回應稱,目前全紅嬋身高增加了7厘米,體重也在逐步上升。
相比之前的訓練量,如今每天都會多訓練一個小時,遇到特殊情況還會進一步加大訓練強度。
這次全紅嬋出現跳水失誤的情況,無論是教練還是她本人都在預料之內,雖然未曾料到“會有這樣的失誤”,但也能夠理解,因為她已經盡力了。
作為金牌有力爭奪者,全紅嬋內心比任何人都渴望盡快克服發育期的困擾,重新回到巔峰狀態,為此她一直在努力。
訓練強度持續提升,據內部消息透露,現在的全紅嬋簡直像拼命三郎一樣,一刻也不敢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面對當前狀況,她的心理負擔也十分沉重。
比如全紅嬋在接受采訪時曾多次表示“自己已經老了”“很難再回到巔峰”“屬于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
要知道,全紅嬋才18歲,能說出這樣的話,內心的痛苦和煎熬可想而知,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競技體育背后的殘酷現實。
曾經是跳臺上人人羨慕的天才,如今卻在經歷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考驗。
不僅是粉絲,作為普通觀眾,我們雖能感受到她的心情,卻無法真正感同身受。
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最終的結果。
贏得金牌,說明你付出了努力;
失去金牌,則被認為無能。
誰也不是她們本人,更不了解她們背后的付出。如今全紅嬋正處于關鍵時期,正如她自己所說“不止一次想過放棄”,但她也明白“只有闖過去,才能真正走向勝利,戰勝困難”。
值得慶幸的是,這次網友們不再是盲目追星,只關注最終勝負。
大家都在為全紅嬋加油,希望她能盡快克服發育期帶來的“阻礙”。這段時間的確艱難,但還是要堅持下去。
我們相信,在這背后全紅嬋已經付出了全部努力,誰不想贏得比賽呢?
誰不想拿到那塊金牌呢?
不過我們更希望全紅嬋能夠順利度過這段“痛苦”時期,記得她曾說過“大家喜歡的只是比賽”。
但現在我們也想說“大家看重的是你”。雖然無法完全體會,但現在的網友們對全紅嬋更多的是支持與鼓勵。
才剛滿18歲,未來等待全紅嬋的機會還有很多,她還有時間和成績來證明自己,未來的輝煌絕不止于此。
當然,除了這一點,作為旁觀者,我們更希望能關注運動員當下的關鍵期,而非其商業價值。
大家都清楚,如今競技體育逐漸走向商業化模式,全紅嬋自出道以來便一直是耀眼的存在。
連續蟬聯兩屆奧運冠軍,加上多項金牌,她的商業價值不言而喻。
可以看到,自從巴黎奧運會結束后,全紅嬋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這意味著她的商業活動遠多于訓練比賽。
這一點是否影響了她的比賽成績,值得深思。
一心多用和專注投入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解決問題方式。
如果想要盡快突破瓶頸,順利度過青春期,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就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訓練和比賽中。
否則,參與商業活動所耗費的時間必然會影響最終的比賽結果。
網友們紛紛建議工作人員減少全紅嬋的商業活動,同時降低她的熱度和曝光率,從而提高她的訓練成績。
一方面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轉移公眾的關注焦點,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她更快克服發育期的影響。
全紅嬋在跳水方面的天賦和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如果將重點放在商業活動和曝光率上,最終可能會變成一場空談,如今所有的喜愛和支持都有可能轉化為批評和反對。
為了盡快恢復到以往的巔峰水平,此時更應該讓全紅嬋將所有精力集中于專業訓練上。
更何況新生代運動員正在迅速崛起,一旦退步,最終受影響的只有全紅嬋自己。
你可以認為全紅嬋獨一無二,但也不能否認“還會有無數個全紅嬋”在跳水賽場上展現同樣的價值。
14歲時達到巔峰的全紅嬋只有一個;
但這并不妨礙未來會有無數個14歲巔峰時期的跳水運動員。
當然,全紅嬋的優秀是眾人皆知的事實,這也意味著她肩上的責任和壓力要超過常人。
唯有用成績證明一切,才能堵住所有質疑者的嘴。
全紅嬋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現在她是跳水界的大魔王,并不代表她永遠是大魔王。
最后,我們也希望她能盡快度過這段艱難時期,剛滿18歲的她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我們拭目以待,相信她能夠戰勝自我,贏得最終的勝利。
未來我們將在賽場上見到更加耀眼的她!
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網 環球網 極目新聞 新民晚報 上游新聞
中國青年網
極目新聞
環球網
新民晚報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本文旨在傳播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上游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