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花城侯佳賓。4月8日,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絢麗啟幕,一邊是游人共賞天香國色,另一邊,坐落于定陶區仿山鎮的菏澤市芍藥繁育推廣示范區(以下簡稱芍藥示范區)內,150萬株芍藥含苞待放——較早的一批將于四月下旬盛開。
芍藥示范區由定陶區招引菏澤市土地發展集團投資建設。市自然資源生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事成介紹,項目自去年開始建設,總建設期三年,一期占地1500畝,預計投資1.5億元,計劃種植牡丹、芍藥共約150萬株,品種300余個。
李事成介紹示范區基本情況。
一壟壟經過精心平整的芍藥田綿延出目光盡頭。站在田頭看芍藥,李事成的眼里全是憐愛和欣賞。“都說芍藥和牡丹是‘姊妹花’。”他說,芍藥和牡丹同屬芍藥屬,花朵均大而艷麗,葉子形狀相近,加上花期相近,所以常被一起種植。由于牡丹先開,芍藥后開,共種可延長觀賞期。
記者調研發現,菏澤芍藥鮮切花經歷了一個厚積薄發的發展過程,近年來產量、銷量不斷攀升,行業發展已進入快車道,市場前景看好。定陶區立足資源稟賦,將芍藥產業列為農業升級重點,變牡丹“一枝獨秀”為牡丹和芍藥“雙花齊放”。以芍藥示范區為典型代表,加快推動芍藥鮮切花“切”出“美麗經濟”。
2024年8月定陶區召開的專題研討會上,提出“科技引領、品牌打造、產業鏈延伸”三大方向,支持示范區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現代農業園區轉型,并計劃拓展深加工領域,開發芍藥藥用、文創產品,進一步釋放產業潛力。
當時,為促進芍藥示范區項目落地,仿山鎮政府成立專班,從土地整理到招標,再到開工建設及后續系列事宜,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式服務。據悉,項目將于今年秋季初見效益,收益期可長達15年。
芍藥幼苗。
科技元素融入了芍藥種植全流程。據了解,項目對標高標準種植管理模式,創新實施八重土地整理工藝,即玉米秸稈還田、深翻、深松、整平、精準施肥、播撒農藥、旋耕、起壟,應用90cm×50cm科學壟距、株距定植技術等,并實現畝均800kg有機肥精準施用。李事成認為,此舉樹立了芍藥業內種植新標桿,目前申報專利10項。
露天種植外,該項目還探索設施栽培、反季節催花技術,使芍藥實現周年化產銷。待芍藥上市,芍藥示范區將引入電商直播等新型銷售渠道,實現鮮切花“上午采摘、下午發貨”的快速供應鏈。
一個示范區,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多重動能。通過土地租金和務工雙渠道,該芍藥示范區也發揮了帶動村民增收的作用,輻射帶動周邊逾千名農戶參與產業鏈各環節,年人均增收將超萬元。
產業發展“接二連三”。2025年菏澤牡丹節期間,定陶區推出“與花共舞 與春同行”休閑賞花游路線,將芍藥示范區與周邊牡丹園、玫瑰園等串聯,形成特色文旅品牌。同時,通過舉辦商圣文化節、戲曲進鄉村等活動,進一步激活“鮮花經濟”的文化附加值,融合農業觀光與歷史人文的雙重魅力。
一系列舉措,是定陶區全力推動花卉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的縮影。據了解,未來定陶區將從加強要素保障,擴大產業規模;強化科技引領,打造名優品牌;合理規劃利用,增添牡丹元素;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四個方面發展壯大牡丹、芍藥產業。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記者 周桐 通訊員 韓秀娟 張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