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藝術家游戲世界
北京市海淀區富力桃園幼兒園,為踐行美潤教育,一直積極推進家園共育,期待以溫暖而堅定的信念,以溫柔而堅強的力量,以溫潤而適宜的方式孕育孩子的心靈品質,在家園雙向奔赴中,共享美好。在這充滿活力的春日,再次迎接家長,通過沉浸式的環境體驗與深度互動,讓家長在觀察與參與中看見孩子、感受孩子的成長足跡,攜手搭建起信任與理解的橋梁。
一、需求調研 洞察家長教育關切
富力桃園幼兒園在開展家長需求調研時,發現了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現象:當被問及"最想在開放日看到什么",大部分小班家長將關注點聚焦于"孩子適應集體的能力"。一位媽媽坦言:"孩子在家什么都依賴我們,在幼兒園總擔心他不能好好吃飯。"中大班家長則是更關注孩子與同伴相處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擔心老師關注不到孩子的個體差異,這種焦慮背后,折射出家長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深層關切。
調研數據進一步揭示了需求的層次性:
1.基礎生活能力:關注"獨立進餐""如廁自理"等生活能力習得;
2.群體適應水平:通過觀察游戲參與度判斷"集體中的融入度";
3.個體發展差異:希望教師能"因材施教,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
這些數據構成了一幅清晰的家長心理圖譜:他們既期待孩子在集體中健康成長,又渴望教師能像"教育顯微鏡"般捕捉每個生命的獨特性。
二、開放日實踐 "三維觀察"看見孩子
針對家長關切,園里設計了"環境浸潤—過程觀察—互動體驗"三位一體的開放日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共同體驗,讓家長更好地看見孩子。
(一)沉浸式環境:解碼幼兒內心世界
1.環境浸潤:感受孩子的專屬空間
教師引導家長觀察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區域,這里不再是單純展示教學成果的地方,而是孩子們發揮創造力、展現自我的舞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繪畫、一件件充滿想象力的手工作品,都凝聚著孩子們的思考與努力。此外,每班墻面的傾聽表征袋也有著重要意義。孩子們將自己的想法、感受用繪畫的形式表征出來,教師認真傾聽并記錄。這種環境參與方式,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 “這是屬于我的空間”,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內心的責任感與主動性。家長們在這個過程中,也看到了孩子成長的珍貴印記。
2.游戲浸潤:捕捉成長的多元軌跡
在各類游戲活動中,體能挑戰助力幼兒實現動作發展的突破;語言互動豐富幼兒的表征與認知;角色扮演游戲,是其社會性成長的關鍵節點;建構游戲,能捕捉幼兒空間思維的發展軌跡;益智游戲有助于幼兒邏輯關聯能力;藝術創作活動支持幼兒情感的表達。
這些游戲讓家長看到孩子的能力,打消了 “孩子能否獨立” 的顧慮,正如小三班奉澤元家長所說:“原來放手后,孩子比想象中厲害。”
(二)動態化觀察:見證孩子群體適應歷程
教師和家長一起捕捉孩子在不同活動場景中的行為表現、心理變化和能力發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
1.社區活動:在聯動中更具歸屬感
幼兒園與轄區消防站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形成“認知-體驗-創造”的特色課程模塊。在 “小小消防員” 沉浸式體驗活動中,孩子們學習安全知識,觀摩消防車內部結構,模擬 “快速穿衣”“火場逃生” 等實用技能,寫生創作。消防員還為孩子們和家長講解家庭火災預防知識,在答疑解惑中,將個體經驗轉化為群體智慧。消防車進幼兒園,促使幼兒在職業角色代入與社會情感共鳴的責任和擔當中,不僅獲得安全適應能力,更在群體協作中形成集體歸屬感。
2.集體協作:在互動中激發自主探索
教師通過巧妙的互動引導,將低結構材料轉化為多感官體驗、拓展傳統民間游戲、把高結構材料低結構使用,重構班級玩具玩法、對日常體育活動進行教育性轉化等支持幼兒。
3.畫語對話:看見孩子內心視角
園所開展親子寫生及 “畫語對話” 活動,旨在助力家長了解孩子內心,更好看見孩子。活動中,肖老師剖析幼兒創作的發展階段和心理規律,解讀親子作品,引導家長從作品細節中洞察孩子和親子關系的方法。例如,通過觀察孩子繪畫時使用的色彩、線條,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內心想法與情緒;從筆觸的輕重、構圖的布局,感知親子間互動模式以及家庭關系的親疏。
肖老師:下面這兩幅親子寫生作品,展現父子間的親密關系。孩子處在中班,以方形、圓形為主進行創作,圓形和符號排列有序,符合其認知與繪畫特點。父親的表征更貼近事物本身,形態排列趣味豐富,凸顯其幽默風趣,父子表情近似,親子關系和諧。
肖老師:這是爺孫倆,爺爺作畫迅速,以幾個圓形創造性組合,用點有序排列,展現原始繪畫風格。孩子仔細觀察花葉莖,通過花瓣組合、枝干展開描繪事物,線性描繪符合其年齡段認知,體現出較強的觀察與表現能力。爺孫繪畫與觀察意識一致,都呈現原發自然狀態。
肖老師:這兩幅畫,媽媽藝術素養高,畫三盆花時運用遠近、大小、疏密等技法,審美意識突出。孩子處于大班,畫作寫實,帶耳瓶子、花葉貼近實物,還通過四瓣花上的基線表達空間感。母女繪畫心靈相通,彰顯出緊密的親子關系與相通的藝術感知。
肖老師:這兩幅親子作品,媽媽聚焦生活狀態,筆下人物體態舒展、比例得當,融合形態與語態,畫作溫暖有力。孩子采用寫實手法,用三種表情重復描繪人物,充滿趣味。母女畫作風格一張一弛,前者清麗舒展,后者圓滑輕盈,也側面反映出母女性格的差異。
通過 “畫語對話”中肖老師的專業解讀,家長獲得了一條科學、系統地看見孩子的路徑,對親子關系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家長發現:
--楓丹中二班付克騏姥姥:
看到孩子從認知、思維、語言表達、行為習慣、運動協調、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較小班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桃園小一班徐亦宸媽媽:
孩子能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我更好地了解了孩子在幼兒園如何活動,非常放心與安心,孩子真的長大了。
--桃園大二班王博宬媽媽:
孩子的幾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媽媽你別收拾了,我自己可以的,你的小凳子也放這里吧,我來幫你收了。
--楓丹中一班李珺松、李琬杉媽媽:
孩子們勇敢嘗試新事物,自信大方展示自己。活動中的團隊協作,讓孩子們學會溝通交流、互幫互助,懂得為他人喝彩,促進了社交能力與情商的發展。
--桃園大一班王智宇爸爸:
我親眼見證了孩子的能力:獨立、優秀。
這些真實的呈現,讓家長進一步發現"孩子是有能力的學習者"。
(三)個性化互動:點亮每個孩子的獨特光芒
1.分層自選課程:自主抉擇,深挖潛能
幼兒園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了自選課程,涵蓋五大領域各個方面,大班 8 選 2,中班 4 選 2,小班 2 選 1。孩子們在自主選擇課程的過程中,興趣和特長得到充分展現,家長也能借此機會更好地了解孩子。
2.專項觀察記錄:專業記錄,聚焦個體
針對不同活動,教師量身定制專項觀察記錄表。家長在具體的支持下能更好嘗試看懂孩子,紛紛感嘆:“老師真的很專業,對孩子了如指掌。”
三、親密聯結 和孩子一起共成長
在家長開放日的觀察與互動過程中,家長們深入了解了孩子的發展情況,在評價與反思中,對孩子有了全新的認識。
1.發現兒童:重新認識幼兒
家長在引導下,以 “觀察員” 的視角去分析孩子的行為表現,見證到他們獨立性的覺醒、社會性的萌芽以及創造力的迸發。
2.相信兒童:積極參與教育
大家積極反饋,意見和建議成為教師接下來活動迭代的依據,家長也成為孩子課程的“共建者”。
3.支持兒童:持續助力
后續,幼兒園將繼續堅持每月的 “雙星家長” 的活動,進一步支持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在富力桃園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家園雙方在一次次交流、一場場互動里彼此靠近。家園共育的力量,悄然化解家長的育兒焦慮,催生理解與支持的碩果。“共創藝術家游戲世界”美潤教育,旨在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發芽。
富力桃園幼兒園:作為教育的同行者,讓我們用心捕捉每一次家園共振的瞬間,一起看見兒童,以愛為養分,以美為指引,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讓他們在成長中綻放獨有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