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
絲綢之旅(五)
塞外江南:河西走廊
(附:大漠看落日;敦煌月夜美)
長城以內還能看到綠樹青山,走出長城就只有漫漫黃沙了。旅游車行進在戈壁沙灘上,一眼望不到邊際。
312國道由上海通往烏魯木齊,很多路段正在翻新之中。我們的車不得不隨時拐下路基。沙漠中到處都是車道,你不知道哪條車道能行得通,常常會走出一節路段,行不通了,又折回來另走一條。沙漠中本來就沒有路,車行得多了就走出道來。我們的車在沙漠中也短暫地迷失了方向,只能停下車觀察其他車行的路線。原來是修路的車攔住了去路,而沙漠上的車道也因為修路挖斷了,無法行走,難怪很多車在沙漠上像無頭的蒼蠅到處轉圈,最后還是不得不停下等待。
利用這點時間我走下車,親身感受一下黃土與沙丘。這時天已轉晴,太陽有些渾濁,微風淅淅,空氣很干燥,天地空曠,車行過后,卷起漫天黃沙。遠處一輛怪異的吉普車快速駛來,有熟悉的同事說這是美國悍馬軍用吉普車,因價格昂貴,我們進口不多,因此很少見到。沙灘上隨處可見沙堆和沙坑,據說是專門用來治沙的。沙漠中沒有太多植物,路兩邊的植物全部是人工種植的。導游還向我們介紹了民間傳說中的“沙漠三寶”,鎖陽、沙棘、芨芨草。
沙漠風力發電機
行車一個多小時后,地勢有了變化,遠處出現了一道道山梁,漸漸地現出山的輪廓,國道從山間穿過,山口出現一片白色的柱子,柱子的頂端有幾片巨大的葉片,導游給我們介紹:這里是風力發電廠。像風車似的柱子裝有風力發電機。發電廠建在山口正是為了借助山風。我們都很興奮,司機也專門放慢了速度,同伴們拿出照相機不停地拍照。風力發電廠不是隨處可建的,不僅要有風,而且要求一年四季風速風向變化不大。建設中的風力發電廠工地上車輛在穿梭,人頭在攢動,機器在轟鳴。現出勃勃生機!
有山就有水,有了草,有了牲畜,有了生機!進入山口后,視線由窄逐漸變寬,山脈讓出一條漸漸變寬的大道,向兩邊延伸,慢慢地只能看到遠處山的輪廓。可進入眼簾的是另一個天地。放眼望去,一片江南農村的景象!連片的棉花地、玉米地、蔬菜地、瓜果地......一排排整齊的村落、滿地放養的牲畜――雞、鴨、豬、牛、羊。尤其以牛羊居多。正是豐收的季節,這里瓜果飄香,豬肥牛壯。高挺的玉米桿上苞米已須滿成熟,低矮的棉花枝頭棉花正含苞待放。路邊是吆喝著的小商販,司機專門停下車,讓我們品嘗“安西西瓜”。聽說“安西西瓜”很有名氣,主要用于出口和銷往沿海大中城市,內地很少能吃到這樣的“名瓜”。
我快步走向攤販買了兩個瓜,請大家一同品嘗。利用這點時間,我四下看看,總想找到一點點能夠代表本地特色的標的物。總算有所收獲:田間村頭的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樹“開滿白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白楊樹!”――大西北特有的樹種。我情不自禁的哼唱:一棵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桿兒壯,守衛著邊疆,微風吹得樹葉沙沙響,太陽照得樹葉閃銀光......只有這白楊樹在告訴我們現在身處大西北!
河西走廊
這里就是人們常說的“河西走廊”。有人會問:在茫茫的沙漠上怎么會有這一方江南似的水土?這要從這里所處的位置和古代戰爭史中找答案。河西走廊處于祁連山脈,大小黑山之間。祁連山終年冰雪覆蓋,每當氣溫變暖,祁連山上部分冰雪融化,涓涓溪流從祁連山流下,為河西走廊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正因為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無論是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向中原及東南部擴張,還是中原與西域進行通商,這里都是必經之地和最好的中轉站,因此也是古代戰爭的必爭之地。
河西走廊在古代戰爭中也是經常移手,勝利者總會在這里移民戍邊,帶來了各地的種子、牲畜和種養植技術,加上這里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這里的養殖業和種植業都很發達,在沒有戰爭的年代,這里的居民混雜,過著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好日子。這里也是東西方文化的第一個交融地。歷來就有“塞外江南”的美譽。
“塞外江南”是整個絲綢之路的一筆重彩,對絲綢文化有著重要貢獻。這種感覺只有在茫茫大漠上奔走后你才能體會到。
玉門關遺址
古詩中有句“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就在河西走廊。玉門原來是一個縣,曾經的玉門油田也很有名。大慶“鐵人”王進喜就是從玉門油田走出去參加大慶石油會戰的。據導游介紹,玉門油田因資源枯竭后來關閉,許多人都搬遷出去,這里也撤縣,變成了集鎮。我們在集鎮上的一個旅游餐廳用中餐,說是中餐其實已經是下午3點多鐘,天已放晴,用過中餐我們繼續西行。
車行一段路程后,我們又拐進了大漠之中,眼前的山輪已漸漸遠去,河西走廊那一抹綠色慢慢消失在飛揚的沙霧中。全車人不無留念的回首眺望。大漠之中能看到綠色給人的驚喜和振奮是中原、江南人所無法體會的。面對窗外這茫茫黃沙,車里的同伴們已經沒有了剛剛走進大漠時的新鮮感覺,慢慢地有所疲憊,都在閉目養神了。
休息后同伴們漸漸醒來,已經熟悉的同伴們開始說起了各種笑話,其中最活躍的是新余中支的王忠明,不時給大家講個笑話,車里的氣氛頓時輕松了許多。人們忘記了疲憊,也忘記了時間。湘西中支工會主任劉某某給我們提出一個笑話問題,“男人女人為什么要結婚?”她提出來后,自己一直在笑,大家七嘴八舌說著不同答案,看來都不是她要的答案,最后還是她自己說出了答案。“男人想通了,女人想開了,所以他們結婚了!”一陣哄堂大笑!我還沒明白有什么好笑,嘴上小聲念叨:男人想通了,女人想開了。哈哈!哈哈!還真是一個“葷”笑話!
大漠落日
大漠看落日:大漠日落是別樣的景觀!大漠看落日又別有一番情趣。“看啊!好漂亮的落日!”誰的一聲叫喚,大家的注意力完全轉到了窗外。遠方的天際間,一個大而圓的紅紅的火球正緩緩地下落。司機也放慢了車速。大家都拿出相機不停地拍照。有人甚至要求司機能不能停下車來,哪怕是幾分鐘拍照時間也行。但司機說:我們因車路維修已經耽擱了兩個小時,我們到達敦煌的時間已經晚點兩個多小時,請大家理解吧。我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時間,已經是下午八點五十分,按我們江南的習慣,現在應該是夜晚了。不過盡管車不停,但絲毫不影響我們觀看景致的視角和興趣。
天空上沒有一絲云彩,大漠像一根長尺劃過的直線,紅紅的太陽靜靜地掛在地平線上,把地平線也染得通紅。從沒見過太陽會這般溫柔,既沒有暴曬的熱量,也沒有刺眼的光芒。慢慢地太陽向地平線走去,有些依依不舍樣子,一半埋入了大漠,一半還掛在地平線上。天空依然是那么光亮,不知什么時候月亮也悄悄升起來了。日月同輝在西北是常見的。不管我們怎樣留念,大漠上的太陽依舊慢慢落下,只剩下一根弧線,但仍然映紅著地平線。此時,正是九點十八分。
敦煌月夜
敦煌月夜美:到達敦煌的時間已是深夜十二點多。安頓好住宿,大家興致又高漲起來。幾位年長的同志提議去敦煌夜市上走走,大家都響應。走在敦煌市的大街上,依然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月亮很亮,猶如白晝,微風淅淅,給人神清氣爽的感覺。“羊肉串!羊肉串!”“新疆的奶子(葡萄)又大又甜,快來買啊!”沿街戴著小瓜皮帽的小商小販在叫賣。我湊到一位留著小胡子,戴著瓜皮帽的賣葡萄的攤位前,第一次看到長得像牛奶似的葡萄,問多少錢一斤,他說3元錢一斤,很好吃的,可以品嘗。說著就在我指的那串奶子葡萄上扯下兩顆讓我嘗嘗。我下意識地接過來在身上擦了一下就吃起來,確實很甜,我挑選了幾斤和同伴們分享。
走過一段街道,一座雕像吸引了我們,月光和霓虹燈下,一位飛天美女擺著舞姿,反抱著琵琶,像是在彈奏著優美的旋律。同伴們拿起相機又是一陣拍照,有照景的,也有和雕塑美女合照的。后來才知道這座雕塑叫“反彈琵琶”,是敦煌的市標。一切都那么祥和,那樣美!后來,我們還去了步行街夜市,長長的夜市上,各種工藝品和土特產應有盡有。最有代表性的是鎖陽和蓯蓉。生長在沙漠上的植物。據說具有固本強精的功效。我們像看稀奇似的流連。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見到。比如阿拉伯國家的工藝品等。我們忘記了時間,年長的同志還請我們到夜市旁的大排檔上宵夜喝酒,大有不醉不歸之勢。凌晨三點左右才回歸賓館休息。我還沒有睡意,回想著今天的行程,我得把它記下來。
作者劉建華
【作者簡介】劉建華,大學本科畢業,恩施州人民銀行干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