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撼動全球供應鏈,集運托運人該如何應對?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2025年4月1日宣布重啟其標志性的貿易保護主義路線,推出被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的關稅政策。這輪新政涉及范圍之廣、稅率之高、實施速度之快,令全球供應鏈為之震動。
面對這場全球貿易版圖的劇烈重塑,全球運價數據平臺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撰文指出:“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亦是一個必須立即應對的戰役。未來的供應鏈將需要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實時數據支撐以及合規策略創造力。”他并為托運人和供應鏈專業人士提出了七大關鍵行動方向,幫助企業在動蕩中尋求確定性。
一、緊盯航線動向,用數據指導合同談判
Sand指出,盡管美線現貨市場短期內出現波動反彈,但整體趨勢仍處于下行通道。根據Xeneta數據,截至2025年4月初,從遠東發往美東、美西的現貨運價自年初以來已分別下跌43%和50%。
Sand提醒,航運公司可能會利用恐慌情緒制造虛假行情,但托運人不應被噪音干擾,應以客觀數據為依據制定合約策略。“務必將‘運費’和‘到岸成本’分開看待。此時壓低運價空間仍然存在,關鍵在于冷靜應對。”
二、保持談判彈性,避免鎖死不利條件
其次,Sand提到,面對劇變,企業最不應做的就是匆忙簽下限制性合約。Sand建議,在談判新一輪長期運輸合同時,應確保合約中包含“市場波動觸發重新談判”的條款。
他指出:“今天簽下的‘死合同’,可能在下月就變成負擔。”此時的靈活性和可調整性,甚至比運價本身更重要。
三、利用數據建模,提前推演替代路徑
特朗普上任初期的關稅戰曾推動制造業部分轉出中國,遷往印度、越南等地。而如今,這些替代路徑也難逃新一輪打擊,企業必須重新審視供應鏈布局。
“哪怕不能立即做出調整,也必須先進行模型推演。”Sand建議采購與物流團隊用數據模擬不同貨源地對整體成本的影響,包括:運費、港口能力、班期穩定性、船公司布局等關鍵指標。“這不再只是采購議價的任務,而是企業戰略的核心。”
四、靈活合規成為新常態,供應鏈需要“創意”
在新的關稅格局之下,傳統路徑或已不可持續。Sand舉例,巴西由于對美維持貿易順差,僅面臨10%的基本關稅。因此,一種可行策略是:將貨物從中國運至巴西,稍作加工后轉運至美國。
雖然這類“原產地重構”操作在合規上需謹慎處理,但它體現出“創意合規”在當前貿易環境下的必要性。“要準備好走出傳統主航線,探索邊緣化的新路徑。”
五、甄別船公司差異,避免“換線不換人”的陷阱
運價不僅因航線不同而異,同一船公司在不同航線上的競爭力也可能千差萬別。
Xeneta數據顯示,某船公司在遠東—美東航線上的報價比市場均價低339美元,但在遠東—南美東岸航線上卻高出679美元。Sand提醒:“當你改變供應鏈路徑時,也許原有合作伙伴不再是最優解。”
托運人必須根據不同航線的實時數據,動態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承運人。
六、考慮采用指數掛鉤合約,減輕談判壓力
在當前的市場波動周期中,頻繁重新議價可能會拖垮本就資源緊張的采購團隊。Sand建議企業可在主要航線上引入“指數掛鉤合約”,即將運價與市場指數聯動,以預設上下限范圍實現自動調整。
“這將釋放出大量人力資源,使團隊可以聚焦于建模替代路徑與戰略優化,而非陷入無休止的價格談判。”
七、信息比價格更重要,信源選擇至關關鍵
隨著供應鏈向新區域、新港口轉移,托運人也必須應對更多未知因素。例如,秘魯錢凱港正逐漸成為進軍南美西海岸的重要節點。
“托運人必須了解,不同港口背后的政治因素與運營情況,已不再是中性背景。”Sand強調:“找到值得信賴的信息源,將成為供應鏈決策的底層能力。”
韌性始終在,挑戰終可破
從新冠疫情到紅海危機,全球供應鏈一次次在壓力下頑強生存。Sand表示:“2025年的挑戰前所未有,但數據與透明度也達到了歷史新高。”
他鼓勵供應鏈從業者保持信心:“貿易會找到出路,它總會突破人為設置的障礙。我們擁有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數據時代,也是一個重新定義供應鏈的時代。”
【投稿】【提供線索】【轉載】請后臺留言或電郵投稿,主題格式為【投稿】+文章標題,發送至media@xindemarine.com郵箱。
聯系主編:陳洋159985119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