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客公社產研組
還在緊盯杭州?隔壁的鄭州已經“卷”到家門口了!
近日,鄭州經開投資集團宣布,總規模超8億元的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具身智能制造股權投資基金與蘇州艾利特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利特”)正式簽署超2億元戰略投資協議。
成立于2018年艾利特機器人,曾于2020年殺入由創客公社總承辦的第六屆“i創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9強,獲得二等獎。扎根蘇州7年,如今已搖身變成國內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龍頭企業,產品在全球50多個國家累計銷售超過萬臺,擁有500余家經銷商和系統集成商,并在上海、北京、深圳、日本、德國、北美、墨西哥等海內外設立分公司。
鄭州經開投資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公開表示,集團將從政策對接、資源協調到產業配套等方面,通過構建“產業賦能+生態共建”的合作模式,為艾利特提供全方位發展支持。
當眾人的目光還聚焦在杭州身上時,鄭州已經緊盯江蘇的具身智能產業,按下了布局的“加速鍵”。
今年2月,鄭州發布了2025年招商引資方案,洋洋灑灑近萬字,任務的量化數字之大,調動的資源之廣,需要匹配的人力物力之多,一度讓周邊城市直呼“震撼”。
面對來勢洶洶的鄭州,江蘇到底該做些什么?
艾利特為何被鄭州“盯上”?
鄭州為何入局艾利特?
艾利特創始人曹宇男,1979年出生于蘇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博士后,曾任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
2002年,他從北航直博保送至國家第一個機器人方向院士張啟先教授處,同年張教授不幸病逝,他進入北航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國家863專項機器人專家組組長王田苗教授處繼續深造。
直博期間,“技術狂人”曹宇男主持開發了國內第一臺完全自主化基于嵌入式架構的車床數控系統、開發了國內第一臺完全自主化通用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還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開發了國內第一臺五軸加工中心控制系統。
積累豐富學識與項目落地經驗后,2016年,曹宇男帶著北航機器人所的同學一起在北京創辦了艾利特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艾利特首款協作機器人立項,次年量產并發布六軸系列產品,迅速打開工業市場。
2018年,曹宇男決定將公司總部從北京中關村的研發中心遷到蘇州工業園區的制造工廠,并在此設立了近萬平米的生產研發基地。
談及為何選擇來到蘇州,他曾坦言一是“自己本身是蘇州人,根在這里”,二是蘇州的生產制造及其供應鏈等相關市場環境非常好,有利于機器人企業的發展。
在蘇州,艾利特從底層操作系統、嵌入式硬件到關節模組技術,逐步構建起全棧自主研發能力。
如今,艾利特在機器人核心部件控制系統、伺服驅動系統、智能視覺系統、協作機器人以及各類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上均占據國內領先地位,其中機器人控制技術及智能視覺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艾利特協作機器人已銷售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與500余家經銷商和系統集成商開展合作,擁有110余家全球化的合作伙伴生態,協作機器人全球累計銷量超萬臺。
不僅如此,除蘇州總部外,艾利特還在上海、北京、深圳成立分公司,海外分公司也已相繼落地日本、德國、北美、墨西哥等,國際化布局正在加速。
圖源:企查查
伴隨公司實力不斷加強,也逐漸引來眾多資方入局,成立至今,艾利特的身后早已站著策源創投、元禾原點、國中資本、索道投資、聯想創投、張江科投、中關村發展啟航產業投資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
鄭州“兇猛”
江蘇如何應對?
鄭州對艾利特的投資絕非偶然。
2024年6月,有一則并不起眼的新聞:河南省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有限公司公告,就鄭州經開機器人行業股權投資基金項目遴選基金管理機構。根據公告,擬組建鄭州經開機器人行業股權投資基金,擬募資約3.3億元,暫定投資期不超過1年,退出期不超過4年,采取單項目基金直投的方式投資。
看得出來,在國內具身智能產業熱潮發展的當下,鄭州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因此,在2025年年初全市拼搶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動員部署會議上,鄭州就錨定2025年招商引資和促進消費工作目標: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簽約總額8400億元,新開工招商引資項目投資總額6100億元,各開發區新引進100億元、各區縣(市)新引進50億元重點項目不少于1個,將分期設立規模200億元的母基金。
在鄭州近萬字的2025年招商引資方案中,任務的量化數字之大,調動的資源之廣,需要匹配的人力物力之多,一度讓周邊城市直呼“震撼”。也讓廣大網友感嘆,鄭州的招商部門是全國最“卷”的招商部門之一 。
在鄭州工信公布的公開信息中,當前的鄭州在招商引資的策略上,有一套完整的“組合拳”:
1、瞄準國內外重點區域,密集走訪對接頭部企業和目標企業,強力推進專題招商推介,高水平舉辦系列經貿活動,集中簽約一批高質量項目;
2、加快構建市場化招商新格局,構建政府投資基金體系,鼓勵“園區+創投/基金”模式招商,謀劃建設一批產業園區,打造千億級產業基金群;
3、聚焦智能終端、汽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20個重點產業鏈,瞄準國內外500強、行業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全年產業鏈招商簽約額超過2500億元,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占比不低于70%,重大項目超過 30個。
與此同時,鄭州此次對艾利特的“出手”除了應該讓江蘇引起足夠的重視外,更應該成為一面鏡子:
它照見了江蘇新興產業外溢的潛在危機,也揭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已從“單一技術”轉向“生態協同”,區域經濟從“單極虹吸”到“多極共生”的必然趨勢。
江蘇雖然坐擁蘇州、南京、無錫等制造重鎮,但在“基金招商”策略上略顯保守。不進則退,慢亦是退。江蘇想要守住引資優勢,或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如何升級招商的戰略思維:
1、強化政府引導基金的產業協同能力
鄭州此次“拿下”艾利特的核心邏輯,是通過政府主導的產業基金(鄭州經開區具身智能制造股權投資基金)直接鎖定產業鏈關鍵節點企業,要求被投企業與本地產業鏈形成協同。這種“以資本換生態”的模式,突破了傳統招商中單純依賴土地、稅收優惠的局限,轉而通過資本紐帶實現技術、人才與產業的深度綁定。
2、從“搶項目”轉化到“搶技術節點”
鄭州瞄準協作機器人的邏輯,源于對智能制造趨勢的精準預判——協作機器人作為柔性制造的核心載體,是未來工業自動化升級的“卡脖子”環節。其投資艾利特不僅看中其技術實力,更看重其在底層技術上的自主化能力。
3、從“單兵作戰”到“聯盟突圍”
鄭州此次跨省投資的另一啟示,在于其打破了傳統招商的地域邊界,通過資本流動構建跨區域產業聯盟。這種模式既避免了本地產業鏈“閉門造車”的局限,又通過技術外溢強化了鄭州在智能制造生態中的樞紐地位。
反觀江蘇,當前的江蘇在基金招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戰:例如各地市為爭奪優質項目,競相設立同類產業基金(如新能源、半導體),導致重復投資、資源分散,甚至出現“內卷式”招商。同時部分地方政府要求基金返投比例,限制了社會資本的投資選擇空間,降低了市場化機構的參與意愿。
此外,江蘇政府背景基金傾向于保守投資成熟期項目,早期創新型企業難以獲得足夠支持,制約產業升級潛能。過度聚焦“招大引強”,忽視本地中小企業與產業鏈的銜接,部分項目落地后與本地企業聯動較弱,不能形成集群效應。
總體來說,江蘇的基金招商路徑正面臨“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的階段性挑戰。未來的江蘇必須依靠基金積極推動本地企業與外來技術的深度融合。
當然,“蘇大強”需要以開放的姿態擁抱競爭,將“被招商”的壓力轉化為“再升級”的動力。
畢竟,真正的強者,從不畏懼挑戰,只會在博弈中更加強大。
添加創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備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即可申請加入城市讀者群哦!
文章素材來源:
鄭州經開發布:《超2億元戰略投資!艾利特機器人將落戶鄭州經開區》
創客公社:《B輪融資億元,核心部件自研率達80%!這家深耕“控制”的機器人公司想造“終結者”丨創客記》
鄭州工信:《【拼搶一季度 實現開門紅】招商優消費旺,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春水”》
企業官網等公開資料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系: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后臺留言或聯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報丨告
江丨蘇丨創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動
丨 丨 丨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