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從偉 通訊員 陳麗萍
春風和煦,走進金鄉縣小張莊白梨瓜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60個種植大棚一字排開,棚內,拳頭大小、果皮白中帶黃的白梨瓜掛在藤蔓上,淡淡瓜香沁人心脾。
采摘、裝箱、貼發貨標簽……眼下正是白梨瓜搶鮮上市的季節,合作社負責人李亞南一大早就招呼著工人們忙活了起來,累并快樂著,“現在批發價能賣到18元/斤,還供不應求。”
“我們的白梨瓜橢圓形似梨,果皮乳白色,外觀色澤光亮,肉質脆嫩,香甜純正,口感清爽,味道鮮美……”聊起白梨瓜,在行當里摸爬滾打20多年的李亞南言語間難掩自豪,“這里的土壤是粘質潮土,地力肥沃,土壤養分全面,有機質含量高,地下水豐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白梨瓜的好品質。”
從一村自發種植到在2萬余畝土地上“落地生根”,帶動7000余戶種植戶走上增收致富路,年產量約10萬噸,產值達7.5億元……坐擁“中國白皮梨瓜之鄉”金字招牌,金鄉縣培優做強白梨瓜這一“甜蜜產業”,2013年,“金鄉白梨瓜”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小甜瓜有了“產地名片”。
“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不僅是當地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工具,更是區域經濟、文化、生態協同發展的重要推手,通過‘產地+品質+文化’的綁定,為地方特色產業賦予長期競爭力,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金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保護科科長杜修鎮介紹,“金鄉白梨瓜”這張名片能夠提升產業知名度,增加產品溢價能力,形成品牌效應。
產業發展也伴隨著煩惱。隨著品牌知名度越來越大,市場上出現了打著“金鄉白梨瓜”名號售賣的商家,“這種侵權行為對我們產業的品牌和口碑有不小影響。”金鄉縣胡集白梨瓜產業協會會長李保衛說,但考慮到維權成本高,協會大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轉機出現在去年年底。在金鄉縣市場監管局的幫扶指導下,金鄉縣胡集白梨瓜產業協會與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濟寧市金鄉支公司簽訂地理標志侵權損害保險,為“金鄉白梨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投保,織起一張“防護網”。
“我們的保險費用是2000元,可享受到每件地理標志直接經濟損失賠償限額70000元、法律費用賠償限額5000元、調查費用賠償限額5000元的保障,保單累計賠償限額80000元。”李保衛說,“有了這張保單,維權的底氣更足了。”
“地理標志被侵權損失保險是保障地理標志的專屬責任保險,對地理標志所有方因被侵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調查取證費用、訴訟費用等提供風險保障,支持主動維權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保障使用地理標志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護地理標志使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杜修鎮介紹,金鄉縣將充分運用地理標志、專利和商標等知識產權保險產品及服務,幫助市場主體有效管控和分擔知識產權風險,努力推動“地標”變“金標”,更好促進全縣地理標志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