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到服務鄉村振興,從指導學生斬獲國家級競賽獎項到探索跨學科融合教學模式,武漢文理學院教師劉炫用心詮釋了高校教育者的使命。
劉炫是電子商務專業骨干教師,他主持完成2項省級課題、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獲批《市場營銷學》省級一流課程,發表論文12篇,出版教材一部。不過,劉炫更專注的是教學模式的突破。“知識若不能轉化為能力,便是紙上談兵。”劉炫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實戰中掌握數字營銷等技能,學生實踐能力顯著提升。此外,他還將信息技術、數字媒體與電商課程結合,構建多元化知識體系。在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中,學生不僅學習數據分析,還需掌握平臺搭建與營銷推廣等,這種“一專多能”的培養模式讓學生未出校門便具備行業競爭力。
去年,劉炫指導的學生劉璐瑤、譚小倩斬獲“2024‘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全國三等獎。備賽期間,從網頁設計的代碼優化,到小程序的功能實現,再到短視頻剪輯的創意表達,他制定詳細訓練計劃,全程跟蹤指導。“整個比賽過程充滿了艱難與挑戰,從最初的創意構想到方案的逐步完善,直至最終的成果展現,無不凝聚著老師及其團隊的智慧與汗水。這份榮譽,更加堅定了我們在學業道路上繼續前進的決心。”兩位學生回憶。
“競賽不僅是技能比拼,更是毅力與協作的試煉場。”劉炫說。近些年,他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競賽獎6項、省級獎27項,印證了“以賽促學”的顯著成效。
劉炫多次深入基層,將專業技能、信息技術融入社會服務,探索出了一條“數字技術+社會服務”的創新之路。2023年,劉炫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深入蔡甸區黃龍村開展調研工作,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并結合自身信息技術專長,為黃龍村的數字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建議。他帶領學生開發“古建筑文化科普小程序”,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公眾普及古建筑知識,激發了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學生感慨:“原來冰冷的代碼也能喚醒文化記憶!”這種創新模式,讓傳統文化在更多群體中煥發新生。
“學校的支持是團隊前行的底氣。”武漢文理學院投入專項資金開發“數字化智能營銷實踐教學平臺”,集成在線學習、實時互動、數據分析等功能,學生可在平臺完成SEO優化、社交媒體運營、數據分析等任務。此外,學校邀請專家團隊指導課程設計,確保教學與行業前沿同步。
近年來,學校教師指導學生多次獲得創新創業類大賽的國家級和省級獎項。劉炫表示:“榮譽不是終點,而是推廣經驗的起點。我們期待將創新創業模式輻射更廣,讓更多人受益。”
從課堂到鄉村,從競賽場到文化傳承一線,劉炫始終踐行“教育者”與“社會服務者”的雙重使命。在他身上,我們看見一位教師對教學創新的執著、對學子成長的傾注,更看見高等教育與時代需求同頻共振的鮮活樣本。正如他所言:“教育是點燃火種,而非填滿容器。當學生能用所學解決真實問題,便是教育者最大的欣慰。”(中國教育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