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知青張永新考上大學,臨行前,他到漂亮寡婦劉桂香家,給她送生活用品,順便道別。不料,劉桂香突然從身后抱住了他。后來,張永新一直很自責,要不是他,劉桂香就不會嫁給老光棍趙春生。
1978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國家恢復高考沒多久,很多知青都憋著一口氣,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張永新就是其中一個。他1969年從天津來到河北省順平縣東莊大隊插隊,年紀輕輕就扛起了鋤頭,跟著鄉(xiāng)親們下地干活。那時候農村條件苦,缺衣少食,知青們還得適應從城里到鄉(xiāng)下的落差。張永新沒啥怨言,反而干勁十足。他發(fā)現(xiàn)村里打水不方便,就自掏腰包修了水井轱轆,鄉(xiāng)親們都夸他是個熱心腸的小伙子。
在東莊大隊,他認識了劉桂香,一個長得俊俏卻命苦的寡婦。劉桂香的男人1972年因為意外沒了,留下她和不到五歲的女兒秋英。家里公婆對她冷言冷語,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張永新看她孤兒寡母不容易,經常過去幫把手,挑水劈柴啥都干。劉桂香挺感激他,喊他“永新弟弟”,張永新也叫她“桂香姐”。時間一長,兩人關系近得跟親人似的,村里人都說他們處得像姐弟。
1976年秋天,劉桂香的女兒秋英病了,發(fā)高燒燒得迷迷糊糊。當時村里衛(wèi)生所條件差,張永新聽說后二話不說,拉著架子車就把娘倆送去了鎮(zhèn)上。醫(yī)生檢查后說秋英得了肺炎,得趕緊轉到縣醫(yī)院,不然有危險。劉桂香家里窮得叮當響,公婆又不肯掏錢,她急得直掉淚。張永新沒猶豫,自己拿出了攢下的錢,還找其他知青借了點,硬是湊夠了醫(yī)藥費。秋英治好后,劉桂香感動得不得了,甚至動了心思,想跟張永新過日子。可張永新覺得這不合適,只說自己幫她是應該的,沒別的想法。
到了1978年,張永新考上了大學,消息傳開后,村里人都替他高興。那年月,能考上大學就是鯉魚跳龍門,他自己也覺得這是翻身的機會。臨走前,他收拾了些米面油鹽,想送給劉桂香,畢竟這些年她日子過得艱難。那天傍晚,他去了劉桂香家,把東西放下后說了幾句告別的話。劉桂香看著他,眼里滿是不舍,突然就從后面抱住了他。張永新愣住了,那一刻倆人都沒守住底線,發(fā)生了不該發(fā)生的事。事后,張永新心里亂成一團,覺得自己對不起劉桂香,還說以后會回來接她。劉桂香卻讓他別多想,好好去上學。
張永新走了,回了天津,開始了新生活。可劉桂香的日子卻更不好過了。村里開始有人嚼舌根,說她跟張永新不清不楚,公婆也拿這事擠兌她。她一個寡婦帶著孩子,頂著這些閑話,日子過得像在泥里掙扎。后來,村里的老光棍趙春生來提親。趙春生年紀不小,長得也不咋樣,可他老實,能干活,還愿意養(yǎng)秋英。劉桂香扛不住壓力,也想著給女兒個安穩(wěn)日子,就點頭嫁了過去。
張永新后來聽說劉桂香嫁給了趙春生,心里像被針扎一樣。他總覺得自己要是沒走,劉桂香就不會落到這步田地。他覺得那晚的事讓自己欠了她一輩子,內疚得晚上都睡不好覺。即便他在城里結了婚,有了孩子,這份自責還是甩不掉。他老琢磨,要是當初留下,或者帶她走,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
劉桂香嫁給趙春生后,日子慢慢穩(wěn)當了。趙春生沒啥文化,也不會甜言蜜語,可他踏實,對劉桂香和秋英不差。秋英長大后嫁到了縣城,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劉桂香跟趙春生沒啥感情,可兩人搭伙過日子,也熬過了那段苦歲月。她從沒跟人提過張永新,連秋英也不知道這段往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