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構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的面前,近年來美國海軍水下艦隊的地位開始愈發重要起來。美軍高層認為,水面艦艇因缺乏足夠的隱蔽性而難以躲避來自解放軍反艦火力的打擊,但美軍高性能的核潛艇卻可憑借高速潛航和低噪音等優勢,滲透接近解放軍并發動攻擊。那么,事情會按照這些人的想法而發展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相關報道的機翻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報道,“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24號艇“愛荷華州”號于近期服役,該艇也是最新批次的“弗吉尼亞”block4型核潛艇的第6艘。得益于“愛荷華州”號的服役,美國海軍現役的攻擊型核潛艇數量來到47艘,繼續穩居世界第一之位。然而應該看到的是,47艘這個數字,已經低于早年間五角大樓所設定的“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不應少于48艘”的底線,顯示出美軍開始難以維持水下艦隊規模之勢
“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
我們知道,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去年12月簽署了“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將“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采購數量削減為1艘。以當下美國造船工業的產能來計算,未來5年中,這款核潛艇的平均年產能基本只能維持每年1艘的水平。至于更新型的“弗吉尼亞”block5型核潛艇首艇,則已經確認推遲到2030年后才能服役。于是乎,對于美國海軍來說,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可能在未來5年內出現一次“斷崖式下跌”。
“洛杉磯”級核潛艇進入退役高峰期
截至目前,美軍共有3款現役攻擊型核潛艇,包括20艘“洛杉磯”級、3艘“海狼”級和24艘“弗吉尼亞”級。按照計劃,最老的“洛杉磯”級將在未來5年中退役至少12艘,而“弗吉尼亞”級的交付數量僅為5艘,這將導致美國海軍的攻擊型核潛艇規模驟降到40艘。從略顯悲觀的角度來想,只要未來5年中,某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建造工作出現哪怕一丁點的延遲,都可能讓美軍現役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分分鐘掉到不足40艘的程度。
在船廠內接受維護的核潛艇
或許有人會說,即便是僅有40艘攻擊型核潛艇,美軍也仍有很大可能保持數量方面的世界第一。但請注意,還是到目前為止,按照美國海軍官方網站和船廠發布的信息,處于維護和排隊等待維護的攻擊型核潛艇數量為18艘,即實際可部署的數字僅為29艘。而在2012年時,美軍現役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約為60艘,處于維護和等待維護的核潛艇數量僅有11艘。
近40%的核潛艇無法部署
兩相對比便不難發現,如今的美國造船工業不僅在新造攻擊型核潛艇的產能方面出現下降,就連對現役裝備的維護產能都有了大踏步的倒退。當下處于“趴窩”狀態的美軍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已經占到此類裝備總量的近40%。待到2030年代,這個數字會不會達到約50%呢?相關概率恐怕不會是0。
國產新型攻擊型核潛艇效果圖
而對于中國來說,這就是一個頗為難得的追趕、甚至是反超的機會了。以國內造船工業產能來想,每年新開工3~5艘攻擊型核潛艇并非難事。此前我們的攻擊型核潛艇建造效率和裝備規模之所以都不大,更多的是受關鍵技術尚未取得突破所帶來的限制。只要相關技術得以被攻克,那產能就應立即鋪開。
日本海自的“大鯨”級AIP潛艇
外界推測,解放軍海軍現役的攻擊型核潛艇數量可能為8~10艘,這顯然還遠遠不夠。不難想象,在未來潛在的軍事斗爭需求中,我們需要面對的水下對手不只是20艘、甚至可能會更多的美軍攻擊型核潛艇。不排除包括日本海自的“蒼龍”級和“大鯨”級AIP潛艇、甚至是澳大利亞海軍的“柯林斯”級常規動力潛艇,都會成為我們的威脅和目標
中國該抓住機會提升核潛艇規模
在這種情況下,水面反潛和航空反潛力量固然重要,但“以潛制潛”式的水下反潛作戰同樣不可忽視。僅就數量方面來說,未來5年內,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約20艘攻擊型核潛艇,恐才能勉強滿足人民海軍所需。能否讓此類裝備的總量對美軍實現“此消彼長”,就看我們能否抓住這次的機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