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公墓,其實它不是因為埋葬眾多革命志士而出名的,早從遼朝時這里就是著名的“風水寶地”。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決定延續一貫的傳統將此地定為革命公墓,于是眾多革命干部、知名的社會人士都以葬在八寶山為榮。
因為它革命公墓的屬性,每年清明節或者節假日都吸引眾多國人去祭拜先烈。
那么有人就會好奇,在這么多的墓中哪座是受祭拜最多的?著名的81號墓安葬的到底是誰?還有一座沒有寫名字的墓又是誰的呢?
81號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坐北朝南,主要分為墓區和骨灰堂兩個部分,在公墓的西側還有取灰處、停車場、告別廳等。
墓區又分為三個區,分別是第一墓區、第二墓區和第三墓區。第一墓區主要安葬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副部級以上干部、民主黨派領導人士等,是整個公墓中級別最高的地方。
第二墓區就是一些知名的社會人士,還是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比如林徽因、徐悲鴻、聞一多等。
第三墓區安葬的就是烈士和民主人士,后來局級以上的領導干部也能葬在這里。
當然這是革命公墓,但并不是所有的革命先輩和領導都葬在這里,周總理親自拍板決定八寶山革命公墓的選址和名字,但他最終并沒有葬在公墓里。
在他生前就叮囑過,他死后就直接火化,并且將骨灰撒向山川湖海,所以他就沒有墓地供后世紀念。
其實在第一墓區的81號公墓里,也只是個空墓,而這座墓地的主人就是賀龍元帥。
賀龍元帥對于革命事業的貢獻不用多說,他以兩把菜刀鬧革命,建立起農民革命軍,在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中都立下不小的功勞。
后來隊伍更是在賀龍的指揮下加入共產黨,讓我黨的武裝力量有了極大增持,也是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1928年賀龍和周逸群在湘鄂西地區發展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也成了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搖籃。
艱難的長征路程中他帶領著先頭部隊,突破國民黨的重重圍剿與紅四方面成功會師。
不僅要抵抗國民黨的各種侵擾,他還堅決抵制張國燾各種分裂行為,維護了黨中央的權威,也讓戰士們在艱難的長征途中團結一致。
抗日戰爭爆發后,一直跟隨他的20軍要交給彭德懷指揮,他的老部下都有些不愿意,他就主動勸解說:“軍隊不是某一個人的軍隊,而是為人民戰斗的軍隊,只要能打仗,誰指揮不是指揮?”
經過賀龍的勸解,20軍終于心甘情愿地聽從彭德懷的指揮,而賀龍自己又帶著120師到西北去參加晉綏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在抗日戰爭中他率軍打了齊會戰斗、陳莊戰役等,解放戰爭又在西北戰爭作后勤工作,為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提供后勤保證,有時也加入戰斗。
1955年,賀龍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以及八一勛章以及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等榮譽。
賀龍元帥作為早期的革命黨人,為革命事業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遺憾他在晚年時遭受不公待遇離世。
他離世時家人草草將他下葬,毛主席和周總理都為他的離世而感到遺憾。
1975年有人提出將賀龍元帥的遺骨移到八寶山革命公墓中去,立馬獲得一致同意。
不過當時也有人表示反對,覺得賀龍元帥的遺骨既然已經下葬,那就沒有必要再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遷移了。
最終周總理還是堅決同意了這項提議,還表示一定要為他舉辦一場風光的安葬儀式。
安葬當天,周總理拖著疾病纏身的身體來參加,眾多國家級領導人也為這位偉大的元帥鞠躬致敬。
賀龍元帥墓地的編號81號并不是隨便選的,而是要著重表彰他在八一建軍中的重要作用。
賀龍的81號公墓也成了“元帥墓地群”的起點,在他的旁邊是羅榮桓元帥。
每當人們去瞻仰、祭拜革命先輩時,總要到81號公墓去鞠躬、獻花。即使2009年賀龍的骨灰被遷回家鄉張家界,但81號公墓也仍然為他保留。
而除了這些大名鼎鼎的元帥墓之外,還有一座無名墓也讓人們敬佩不已。
無名墓碑
八寶山中有這樣一座墓碑上很是奇怪,以前是空白的墓碑,后來修改也僅僅寫了生卒年和職位,基本的入黨時間和革命實踐都沒有,對于革命事業只有簡單的一句“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
這是因為沒做什么事所以無話可寫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不能寫,它就是閻又文的墓。
閻又文的名氣并不大,很多知道他的人也只知道他是國民黨的起義將領,但實際上他從始至終都是共產黨人,而且為革命事業做了重大貢獻。
閻又文是傅作義的老鄉,1936年畢業于山西大學法學院,來年后他進入傅作義的部隊擔任秘書,認識潘紀文后就秘密成了我黨地下黨員。
他悄悄將傅作義部隊內的信息傳遞給組織,1945年國民黨發動內戰時,是他將消息傳遞給組織,《北平城防方案》《北平城垣作戰計劃》以及詳細地圖、傅作義部隊軍事實力等,都是他悄悄傳遞給組織的。
1949年解放軍打到天津,讓傅作義不能逃往海外,此時閻又文又積極勸解傅作義和平起義,還代表傅作義與我黨和談。
1月22日,閻又文替傅作義宣布北平和平協議好傅作義的文告,由此成了著名的起義將領。
新中國成立后,他并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而是像其他起義將領一樣默默干著自己的工作。
1962年,年僅48歲的閻又文因為食道癌去世,雖然他被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他的墓碑上語焉不詳,令人費解,連他的家人都不明所以。
直到1993年曾經與他單線聯系的王玉才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閻又文是地下黨員,因為不能公開他的身份信息,所以連入黨時間和革命事跡都不能公開。
人們這才記住了這位默默無聞的地下英雄,傳播他的事跡。
不過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中,最受歡迎、祭拜最多的都不是以上說到的賀龍元帥和閻又文,而是著名才女、建筑設計師林徽因。
林徽因墓在第二墓區,屬于知名的社會人士一類,但林徽因在人們的心中顯然不只有名媛這個身份,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設計就有林徽因的心血。
當年內戰時,許多學者都遠赴海外,林徽因卻堅定地留下來參與建設國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國徽等都有她的參與。
1955年她因病去世,被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中,丈夫梁思成親自為她設計,在墓前種上了許多花,康乃馨、白百合、菊花等都是她生前喜愛的。
還有她的墓碑是方正的,上面寫著“建筑師林徽因墓”,她不是梁太太、知名作家,而是建筑師,是她傾注最多心血、為國家做了重大貢獻的建筑事業。
可能是因為她的名氣,可能是因為她的墓最美,所以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瞻仰的人情不自禁地駐足在她的墓前,獻出手中的鮮花。
當然八寶山并不是所有烈士的墓地,在全國各地都有為了革命事業流血犧牲的先輩,青山處處埋忠骨,如果有心我們都可以去祭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