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了自己在杭州乘坐滴滴特惠快車的經歷,稱上車后在座椅靠背看見兩張紙條,寫著:“親愛的滴滴特惠訂單和一口價乘客,任何要求,是任何要求請免開尊口,全網最低的單價,安全到達即可?!?月28日,滴滴平臺的客服人員回應:“一口價訂單的乘客有任何訴求可以和客服進行說明?!?/p>
此事表面上是司機與乘客之間的服務糾紛,但平臺的問題卻不能視而不見。平臺通過“特惠快車”和“一口價”等低價策略進行營銷,卻將成本壓力轉嫁給司機。更為嚴重的是,據媒體采訪網約車司機,平臺采取“不接特惠單就無法獲得其他訂單”的變相強制手段,讓司機在“做活雷鋒”和"沒有生意"之間艱難抉擇。
據九派新聞采訪,按照浙江寧波價格,特惠訂單司機實際收入每公里低至1元。在高額抽成和運營成本的雙重擠壓下,司機不得不通過降低服務質量來維持基本收益。而乘客在享受低價的同時,卻要面對陰陽怪氣、拒載、服務縮水等問題。這種惡性循環,就容易導致司乘關系的持續惡化。
網約車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應當建立在多方共贏的基礎之上。然而,目前的情況是,平臺通過算法和規則設置,在司機和乘客之間制造了一道無形的對立面,讓雙方都成為價格戰的受害者。平臺方面對此類問題的回應,仍停留在“聯系客服協調”的表面層面,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
破解這一困局,關鍵在于平臺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和抽成標準,確保司機能夠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收入。不斷完善服務標準和監管體系,既要保障乘客的基本權益,也要尊重司機的勞動價值。最后,要構建暢通的利益協調機制,及時化解矛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