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淮北市杜集區朔里鎮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踐,打造“品牌賦能、來料加工、村企合作、產業發展”共富工坊6家,實現村集體增收200余萬元,帶動群眾就業270余人,構建起“村里頭有坊、家門口有崗、工坊里有薪、心里頭有底”的強村富民新路徑。
打造“品牌賦能”共富工坊,以“一粒米”撬動共富產業鏈。創新“聯村抱團”機制,整合段莊村、朔南社區等3個村(社區)資源,成立安徽朔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440萬元建成1500平方米智能化加工中心,打造“朔湖春·粳香米”地理標志品牌。構建朔西湖活水灌溉、富硒土壤培育、生態溝渠養護“三水聯動”種植體系,開發香稻、富硒稻等特色品種。創新“云端+田間”雙線銷售,通過商超直供與“村書記直播間”云端拓市,實現日產10噸優質大米的產銷閉環。工坊設置“共富崗位”15個,定向吸納困難群眾就業,累計帶動集體增收80萬元。
采摘平菇。
打造“來料加工”共富工坊,以“指尖經濟”織就致富網。創新“三單協同”運營模式:企業派發訂單、工坊按需分單、村民靈活接單。15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承接頭飾、季節性禮品等代加工訂單,提供“工坊式”“居家式”“計件式”等靈活就業崗位100余個,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巧手生金”。搭建“1+N”輻射網絡,以主工坊為核心向坡里村等周邊延伸4個加工點,100余名家庭婦女實現“灶臺工”向“巧手匠”轉型。工坊月均產值突破10萬元,人均月增收2800元。
包裝。
打造“村企合作”共富工坊,以小蚯蚓“拱”出生態致富路。激活“蚯蚓經濟”綠色動能,朔南社區與紅蚯蚓養殖家庭農場共建“生態循環工坊”,采取“黨建引領+企業牽頭+農戶養殖”的發展模式,創新“雙鏈循環”模式:外購牛糞資源化利用養殖蚯蚓—蚯蚓肥改良土壤形成閉環體系。建成50個智能化養殖大棚,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機制吸納28戶村民入股,帶動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首批參與村民人均獲得2500元分紅,形成生態治理與經濟效益雙贏格局。
打造“產業發展”共富工坊,以“智慧種菌”孕育共富新希望。培育“食用菌經濟”智慧集群,羅里村領辦淮北市村菇生物科技公司,投資建設1500平方米恒溫智慧菇房13間。采取“合作社+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平菇等食用菌,構建集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鏈。采用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帶動23戶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預計今年工坊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2余萬元。(張金鳳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