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如今感到很失望,因為他們在與中國鬧翻近4年后,當初美臺說好的或者說承諾過的合作至今還什么都沒看到。
參考消息報道,立陶宛議會議長紹柳斯·斯克韋爾內利斯表示,他同總理金陶塔斯·帕盧茨卡斯的看法一致,都認為立陶宛與臺灣之間的合作預期并未實現,我們至今什么都沒看到。同時他還強調,對臺的“過度樂觀”是一種冒險行為,比如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并以“不應出現的名稱”命名,這或是立陶宛做下的一件錯事。
我們知道在4年前,立陶宛議會以101票贊成、11票反對的壓倒性優勢通過一項涉臺決議,決定允許臺當局以“臺灣”的名義,而非過去使用的“臺北”稱呼設立代表處。這個決定背后,是民進黨當局精心編織的“金元陷阱”。
立陶宛議會議長紹柳斯·斯克韋爾內利斯
根據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后來的爆料,民進黨當局不僅承諾會投資650萬歐元建設半導體園區,還表示會追加1400萬歐元購買技術。立陶宛經濟部官員在私下談判中,更是將臺灣視為ATM機,獅子大開口索要資金。
這些承諾讓立陶宛政客們是熱血沸騰。當時的立陶宛總理西蒙尼特在社交媒體上宣稱:我們將成為臺灣在歐洲的硅谷,5年內建成五座芯片工廠,創造數萬個高薪崗位。她的豪言壯語還得到了美國的背書——當時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公開表示,支持立陶宛與臺灣發展互惠關系,并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當天,批準向臺灣出售3.85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立陶宛的挑釁行為,很快就遭到了中國的反制。2021年11月19日,外交部宣布將中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立陶宛駐華大使被驅逐,同時召回中國駐立大使。更具殺傷力的是無形制裁:所有使用立陶宛零部件的產品被禁止進入中國市場,德國大陸集團、瑞典薩博等跨國企業被迫切斷與立陶宛的合作。
這場制裁風暴對立陶宛經濟造成極大打擊。2023年對華出口暴跌70%,木材、乳制品等主要產業陷入癱瘓??巳R佩達港的木材堆積如山,港口工人不得不將腐爛的原木推入波羅的海。立陶宛央行數據顯示,2024年該國債務突破470億美元,相當于GDP的80%,國家信用評級被下調至垃圾級。
中立關系
當立陶宛政客們沉浸在芯片紅利的幻想中時,現實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2023年簽署的臺立半導體合作協議,因電力短缺和工業用地不足陷入停滯。立陶宛科技巨頭Teltonika創始人鮑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憤怒揭露:“政府承諾的63兆瓦電力供應根本無法兌現,土地變更審批拖了兩年還沒結果。”更諷刺的是,臺灣工研院提供的8寸晶圓技術被立陶宛企業吐槽落后中方十年。
這場鬧劇的荒誕性在2024年達到頂峰。立陶宛政府要求臺灣追加投資,民進黨當局卻悄悄將資金轉移到無人機項目。當維爾紐斯無人機論壇開幕時,臺灣代表團發現,原本承諾出席的立陶宛官員全部“臨時有事”。
面對經濟崩潰,立陶宛新總理帕盧茨卡斯上任后試圖兩邊下注。
立陶宛新總理帕盧茨卡斯
他一方面宣稱愿與中國恢復外交關系,另一方面又在2025年4月接見了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要求兌現芯片工廠承諾。這種既要又要的騎墻派作風,引得我們十分反感。我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就嚴正指出:一個中國原則不容談判,立方必須停止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臺”。
更讓立陶宛尷尬的是,曾經的盟友也是紛紛拋棄了它。歐盟在2024年1月暫停了在WTO內力挺立陶宛而起訴中國的訴訟,德國時任總理朔爾茨公開表示“立陶宛問題不應影響中歐關系”。美國則忙著推銷自己的“芯片法案”,對已經沒有太多作用的波羅的海小國的困境不聞不問。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主席雅努利亞維丘斯無奈地說:我們成了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這個人口不足300萬的小國,為了短期政治利益,甘當美國“反華”勢力的馬前卒,最終付出了沉重代價。在臺灣問題上玩火的國家,終將引火燒身,這是我們對外界的警告,如今真實的印證在了立陶宛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