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1點多,一段視頻在社交平臺上迅速傳開,顯示出一棟位于威海南海新區全球候鳥度假地小區內的住宅樓,多層陽臺突然發生了大規模墜落現象。
視頻中可見,從六層樓的不同時段均有陽臺脫落的情況出現。事發時,有網友在視頻中緊張提醒:“還好這里沒有人居住,要是有人在下方,后果不堪設想!”
據當地住建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事發樓棟目前確認無人入住,因此幸運地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工作人員正組織力量對該小區進行全面安全檢查,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有網友表示:“真是驚險萬分,建筑施工和監管一定要更加嚴格,不然下一次可能就不是幸運沒造成人員傷亡了。”
另一位網友反駁稱:“視頻雖刺激,但看到沒人住,也只能說是虛驚一場。不過這也提醒大家關注小區管理和設施維護的重要性。”
“全球候鳥度假地”這一充滿詩意的名字,掩蓋的卻是中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開發的典型亂象。公開資料顯示,全球候鳥度假地小區最早于2013年建成。
這類項目往往打著“旅游地產”“養老天堂”的旗號,在遠離市中心的荒地上快速圈地蓋樓。開發商為壓縮成本,偷工減料成為潛規則:混凝土標號不足、鋼筋數量縮水、結構設計敷衍……而地方對驗收環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位威海房產從業者透露,該小區交房時正值當地地產擴張高峰期,“許多樓盤為了趕工期,連基本的養護期都省了”。有網友指出,外墻斷裂處連鋼筋都沒有。
更致命的是,這類項目多瞄準外地投資客,業主入住率低,日常維護形同虛設。無人居住的樓房,如同被遺忘的試驗品,默默承受風吹雨打,直到某一天轟然崩塌。
事故起因有待查明,其建筑質量是否合格,目前也正由當地有關機構重新進行檢測,結果尚未明晰。
但不論檢測結果是否合格,有關方都有問題要回答。當然,需要的不只是一個“合格”或“不合格”的簡單結論,還有更多的證據與釋疑,有更讓人信服的監管體系、更完善的安全守護機制。行動遠比結論更有說服力!
素材來源于官方媒體/網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