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清晨6時47分,一架美國軍用飛機在臺灣西南恒春半島附近的國際空域飛行時,遭到中國殲-10C戰斗機的攔截。據島內綠色媒體《自由時報》報道,這次空中對峙中,解放軍飛行員通過無線電質問:“美國軍用飛機,你進入了中國臺灣24海里區,你的意圖是什么?”美方飛行員回應:“我根據國際法在國際空域行動?!彪S后,雖然未發生進一步沖突,但美國飛機繼續執行任務空間被大幅度壓縮,成為解放軍罕見的承擔臺灣島防空任務的個例。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這一事件被視為解放軍開始接管臺灣島周邊空域防空任務的標志,象征著臺海軍事格局的歷史性轉折。
根據公開飛行跟蹤數據和中臺媒體報道,被攔截的美軍飛機極有可能是RC-135W、戰略偵察機。飛行信號和無線電監測顯示,這架RC-135W從琉球群島起飛,靠近臺灣島以北約100公里以內,執行高強度監視任務,正值解放軍“海峽雷霆-2025A”演習第二天。美機全程開啟ADS-B應答器,其軌跡被清晰記錄,顯示殲-10C與之長時間近距離接觸,甚至可能實施尾隨和信號干擾,最終迫使美機在解放軍實彈射擊窗口前一小時撤回琉球群島。
這次攔截的背景是解放軍在臺灣周邊軍事活動的顯著增強。2024年,臺灣所謂“防空識別區”記錄到超過1000架次解放軍飛機的巡航。4月2日至3日的24小時內,臺軍方監測到59架解放軍飛機和23艘海軍艦艇,其中31架飛機越過所謂“海峽中線”,進入臺灣北部、中部、東南和西南空域。盡管演習于4月2日晚結束,但山東航母編隊仍活躍于巴士海峽以西,顯示解放軍持續的軍事姿態。美軍偵察機被認為在收集解放軍東海模擬目標遠程火箭發射的電磁和遙測數據,但殲-10C的成功驅離表明解放軍對臺灣周邊空域的掌控力顯著提升。
此次事件并非孤例。近年來,解放軍飛機頻繁越過所謂“臺灣海峽中線”,并通過無線電通信強化對臺灣周邊空域的管轄權宣示。這種常態化行動表明,解放軍正在逐步接管壓縮臺灣島的戰略防御縱深,并為接管的防空任務打下了基礎。當然, 這一態勢對美軍武力干涉臺海的可能性構成進一步壓縮。從軍事角度看,解放軍通過殲-10C等先進戰機的高效攔截,已有效削弱美軍在臺灣周邊空域的情報收集和威懾能力。若美軍未來試圖以武力介入臺海,其行動窗口將被壓縮,面臨更高的風險和成本。迫使美國重新評估其在臺海問題上的軍事策略。
中美軍機這次對峙的背景,是臺灣當局的挑釁。臺灣民進黨當局一邊呼吁中國大陸避免采取激進軍事行動,一邊繼續推動兩岸對立,賴清德甚至尋求外部勢力支持,但其軍事依賴正因解放軍的強勢姿態而日益被動。美國雖強調依國際法行動的立場行動,然而在解放軍日益強大的區域拒止能力面前,其影響力正受到挑戰。從國際法角度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軍戰斗機保護臺灣島領空具有邏輯上的必然性。這一歷史性轉變,不僅重塑了臺海軍事平衡,也為未來局勢發展埋下深遠伏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