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香港蘭桂坊的霓虹燈下,74歲的盛智文手持中國護照的照片登上全球。
這個猶太裔億萬富豪,福布斯認證的“頂級富翁”,竟放棄美國和加拿大雙重國籍,帶著百億身家加入中國籍。
北美炸鍋了,加拿大派團隊挽留,美國媒體冷嘲他“瘋了”,可他淡淡一句:“我長著洋面孔,但心是100%的中國心。”
這顆心,究竟是怎么煉成的?
是真情流露,還是資本逐利的精明棋局?
苦難童年:從戰(zhàn)后廢墟到打工少年
盛智文的起點低得讓人心酸。
1950年,他出生在戰(zhàn)后德國,猶太家庭滿目瘡痍,祖父母死于二戰(zhàn),父親也在他幼年病逝。
母親帶著他逃到加拿大,可日子依舊苦澀。
10歲,他開始送報紙、洗盤子,硬生生扛起生活。
16歲,他攢錢買了人生第一輛車,成了學校里唯一的“打工車主”。
那時的他,眼神里就藏著一股不認命的倔強。
高中畢業(yè),他沒讀大學,而是直奔香港。
那是1960年代,香港亂中有序,充滿機會。
他在紡織廠當雜工,被戲稱“猶太小雜工”,卻憑著天生的商業(yè)頭腦,19歲抓住出口商機賺下第一桶金。
晚上街頭閑逛,想找個酒吧放松,卻只看到破舊小酒肆。
他突發(fā)奇想:“我自己開一家得了!”這隨手一試,竟種下了“蘭桂坊”的種子。
海嘯洗禮:從災難中悟出的初心
事業(yè)騰飛前,盛智文經歷了一次生死考驗。
2017年,東南亞海嘯突襲,他正在當地考察項目。
巨浪襲來,很多人甚至來不及反應就被吞噬。
盛智文回憶:“那場面太震撼了,生死就在一瞬間。”
可他沒轉身逃走,而是留下來幫忙搜救失蹤者。
海嘯過后,他坐在廢墟邊,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生命的無常。
“那一刻我明白了,人活一世沒法預知下一秒會怎樣,只能活好當下,走時才不留遺憾?!?/p>
這次經歷,像一記重錘,敲醒了他對人生的重新定義,也為他日后選擇中國埋下伏筆。
蘭桂坊的黃金歲月:從酒吧到帝國
回到香港,盛智文的事業(yè)如火箭般起飛。
80年代的香港遍地黃金,他的酒吧從一個小店面,進化成融合商業(yè)與娛樂的蘭桂坊。
爵士樂混搭粵劇,波西米亞風融入廣東茶肆,這里成了香港夜生活的象征,他也被封為“蘭桂坊之父”。
他還接手瀕臨倒閉的海洋公園,大刀闊斧改革,讓它重煥生機。
這份功績,讓他摘下香港大紫荊勛章,一個外來者的至高榮譽。
可成功也有代價。
他的服裝公司兩次上市失敗,2000年以22億港元賣給利豐集團。
他沒氣餒,轉而專攻蘭桂坊,把它打造成東亞娛樂地標。
財富滾滾而來,可他的心卻在悄然轉向。
50年蛻變:從“洋面孔”到中國魂
在香港扎根50年,盛智文早已不是那個初來乍到的外人。
他學會流利粵語,愛上潮汕茶肆的午餐,辦公室掛《孫子兵法》,甚至用風水理論做決策。
他的蘭桂坊,處處透著中西混融的痕跡。
“成功的生意,就是把各家優(yōu)點揉進來?!彼_@么說。
這份文化認同,慢慢滲進他的骨子里。
2008年,他決定加入中國國籍。
加拿大和美國極力阻攔,開出優(yōu)厚條件,可他不為所動:“中國不承認雙國籍,我只能選一邊。”
他把產業(yè)遷到內地,投資好萊塢電影推廣中國文化。
2020年疫情,他捐醫(yī)療設備。
2021年河南水災,他掏1000萬救災。
2019年國慶,他在北京觀禮臺上淚流滿面:“我愛這里,想真真正正成為這里的一員?!?/p>
這話聽著簡單,卻飽含50年的沉淀。
同路人馬海德:另一種外籍傳奇
盛智文的選擇,總讓人想起馬海德。
這位美國醫(yī)生1933年來到中國,目睹戰(zhàn)亂苦難,毅然留下,加入中國籍,成為新中國首位外籍公民。
他投身麻風病防治,救人無數,直到1984年去世。
馬海德用醫(yī)術,盛智文用商業(yè),兩顆“洋心”殊途同歸。
他們證明,歸屬感無關血統(tǒng),而在于你為這片土地付出了多少。
爭議:真心還是算計?
盛智文的決定掀起軒然大波。
2008年,他加入中國籍的消息傳開,北美媒體炸了。
《華爾街日報》稱他“全球化逆行者”,加拿大派團隊勸他回頭,甚至懷疑他被“東方巫術”迷了眼。
可更大的爭議在民間:“這幫猶太財團在中國扎根,會不會像控制美國一樣影響中國?”
還有人質疑:“他哪里是愛中國,不過是看中香港的自由貿易港賺錢。他的資產多是流動的,隨時能撤離!”
這些擔憂不無道理。
盛智文的百億身家,多是流動資產,蘭桂坊雖扎根香港,但本質是商業(yè)帝國。
可他用行動反擊:捐款抗疫、投資文化、參與立法。
這些不是空話,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他曾說:“中國是真正的自由?!边@話刺耳,卻是他50年感悟的真心話。
盛智文的朋友圈也精彩。
他與歌手李玟私交甚篤,李玟生前常在蘭桂坊開派對,兩人合影滿是笑意。
香港商界大佬許濤是他密友,2023年采訪時,許濤曾勸他別放棄加拿大籍,他卻笑答:“我認準中國了?!?/p>
家庭方面,他與妻子育有兩子,感情低調而溫暖。
李嘉誠的反差:兩種人生,兩種結局。
盛智文常被拿來與李嘉誠對比。
李嘉誠賺中國人的錢,卻悄然加入加拿大籍,套現3000億轉戰(zhàn)歐美,結果疫情重創(chuàng),想回內地卻步履維艱,被罵“賺國人錢享外國富”。
而盛智文帶著百億“逆行”而來,扎根中國,成了另一種傳奇。
2024年,申請中國籍人數激增47%,他的選擇無疑是催化劑。
熱血:立法落選仍無悔
2021年,74歲的盛智文參加香港立法選舉,雖以15票之差落選,他卻樂觀:“能為香港出力,就是榮譽?!?/p>
他鼓勵年輕人別老看西方:“中國模式一樣能圓夢?!?/p>
他的辦公室掛著兩幅地圖:15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節(jié)點城市。
他堅信:“21世紀最值的投資,是賭一個文明的上升期?!?/p>
盛智文的經歷讓人熱血又復雜。
他真愛中國嗎?我信。
50年的融入,抗疫捐款的義舉,立法選舉的熱忱,這些裝不出來。
可他畢竟是商人,香港的貿易優(yōu)勢、中國的市場潛力,都是算盤里的賬。
我們擔心的是,這種“洋面孔”背后的資本,會不會某天影響中國脈絡?
可反過來想,中國40年的開放,不正是靠這種包容,吸引了無數盛智文嗎?
他的選擇,是個人傳奇,也是時代縮影。
從戰(zhàn)后德國的廢墟,到加拿大的艱辛,再到香港的輝煌,盛智文用74年書寫了一個猶太人的中國夢。
2017年的海嘯,讓他看透無常,50年的香港,讓他找到歸宿。
他見證了中國從貧窮到崛起的奇跡,也用行動證明:“中國的大門,永遠向有夢的人敞開?!?/p>
他的故事,像一首跨越國界的贊歌,既是個人奮斗的終章,也是中國開放的序曲。
你說呢?
編輯:小腦袋
【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2023-10-31
中國新聞網2023-6-29
山西晚報2022-8-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