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層層疊疊的群山之間,加禾村的西瓜幼苗正沐浴著春日暖陽拔節生長,與遠處梯田里星羅棋布的食用菌大棚遙相呼應,奏響了一曲“四季無閑田、產業不斷檔”的現代農業交響曲。
劍河縣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的過渡地帶,獨特的亞熱帶山地氣候與稀缺的耕地資源,催生了“向時空要效益”的農業革命。近年來,劍河縣立足山地資源和稻田養魚傳統產業稟賦,大力發展中藥材、生態漁業、食用菌三大產業,并針對傳統單季種植土地利用率低的痛點,創新推出“春種西瓜冬種菌”輪作模式,通過品種優化、科技賦能、品牌打造,讓西瓜和食用菌成為富民強縣的“雙金產業”。2024年,劍河西瓜和食用菌綜合產值突破3.5億元,帶動全縣1.2萬農戶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條“一田雙收、生態循環”的特色品牌化發展之路。
“我們劍河縣是亞熱帶地區,而且是山地地貌,積溫高、晝夜溫差大,夏季氣候溫潤適宜西瓜生長,冬季濕潤陰涼的環境恰好契合食用菌栽培需求。西瓜采收后的秸稈經發酵可作為菌棒原料,菌菇栽培后的廢料又是天然的有機肥,二者輪作既能減少病蟲害,又能提升土壤肥力?!眲涌h副縣長鄭金龍介紹,“春種西瓜冬種菌”輪作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土地利用率低的問題。目前,該模式已在全縣13個鄉鎮(街道)推廣,建成示范基地28個,年輪作面積達8000畝,土地利用率提升60%,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柳川鎮的加禾村。
從劍河縣城出發,往東南方向前進便是加禾村。地勢高、光照足,加之特有的富含礦物質的沙質土壤為西瓜種植提供了絕佳條件,這里孕育出的加禾西瓜以“甜度高、汁水足、品相佳”三大特點著稱。多年來,加禾西瓜憑借穩定的品質和獨特的風味,在當地消費市場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每逢上市季節,總能吸引眾多商販慕名前來收購。
“通過‘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建設了605個產業大棚,帶動10戶‘土專家’種植,加禾西瓜畝產值達1.5萬元以上。同時通過企業保底收購,銷往省內外市場?!编嵔瘕堈f。2023年農民豐收節期間,加禾西瓜作為重點展品亮相,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和采購商駐足。
從田間到舌尖,劍河農產品正完成品牌躍升。近年來,加禾村通過舉辦“西瓜節”,以瓜為媒,以節促旅,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節日期間,當地提供優質西瓜供游客采摘品嘗,同時精心策劃吃瓜比賽、“投籃贏瓜”等趣味活動及文藝表演,讓游客在暢享“一口爆汁”清甜的同時,深度體驗鄉村豐收的喜悅,將“加禾味道”轉化為“劍河印象”。更多游客通過西瓜了解了加禾,同時也顯著推動了劍河農產品品牌的發展?!巴ㄟ^‘觀摩+體驗+品鑒’的多元形式,旨在進一步提升加禾西瓜的品牌影響力,助力特色產業升級?!编嵔瘕堈f。
為有效推廣加禾羊肚菌標準化種植技術,當地與省州高校合作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基地,培育出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活水,截至目前已有61人順利畢業。相關企業則通過賒銷菌棒、保底收購降低農戶風險,助力增收。2024年,當地種植加禾羊肚菌達300畝,創收270萬元。
劍河人用智慧重構農業時空:春季瓜苗破土時,菌棒正孕育新生;秋日菌菇飄香季,瓜田已積蓄肥力。從“靠天吃飯”到“四季生金”,劍河縣用“一顆西瓜一朵菌”破解山地發展困局,書寫了山地農業的品牌傳奇。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以品牌建設為引領,劍河縣將繼續深化“春瓜冬菌”特色產業模式,推動農產品品質提升、品牌增值、產業增效,讓更多“黔山珍寶”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