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秀蘭,今年63歲,初中文化,來自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年輕時家里窮,初中畢業后就沒再繼續讀書,早早嫁了人。
丈夫是村里人,家境也一般,但人老實,勤快,我們一起在田里干了大半輩子,后來趕上村里搞土地流轉,我們進了鎮上的食品廠打工。
廠子效益還算可以,干到55歲退休,如今每月有兩千多退休金。
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林欣37歲,大學畢業后留在了小城市里工作,現在是一個公司部門主管,獨立能干,性格也強勢。
小兒子林浩比姐姐小五歲,工作不穩定,結了婚還跟我們住在一起,老婆脾氣也不太好,家里常吵架。
老伴三年前查出肝癌晚期,拖了一年就走了,走得時候拉著我的手,說讓我多聽欣欣的話,她是個有本事的孩子。
那時候我心里就認定了,大事聽欣欣的,小事我自己拿主意。
可誰知道,后來我發現,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傷人。
那天她回家,說要幫我清理冰箱,我還挺高興,以為她是心疼我一個人不容易,結果,沒想到,一場風波就此開始。
02
“媽,你這冰箱里放的什么?都臭了你知道嗎?”林欣站在廚房,拎著一個用塑料袋包著的盒子,臉色難看得很。
我趕忙過去看了看,哦,那是上個月小浩媳婦包的餃子,沒吃完我就凍上了。我說:“這還能吃,放冰箱里凍著,能壞嗎?”
“你聞聞!這味兒你聞不到嗎?媽,你是不是一點生活常識都沒有?”她提高了聲音,臉上寫滿了嫌棄。
我低了頭,不敢吭聲。不是我不知道什么該扔,只是我舍不得。小時候窮,吃頓肉都得等過年,哪像現在,餃子也能隨便扔。
她一個勁兒地把冰箱里的東西往外掏,我看著一袋袋被扔進垃圾桶的菜、肉、調料,心里疼得不行。“欣欣,那盒豆腐是我前天才買的,還能吃……”
“前天?你知道豆腐放兩天是什么狀態嗎?媽,你自己吃壞了肚子怎么辦?你就不能為你自己考慮考慮?”林欣聲音又大了幾分,眼圈都紅了。
我想解釋,可她不給我機會。
“你退休金也不少,干嘛非得吃這些快壞的、別人不要的?你缺錢嗎?還是我不給你買?”
我低頭看著地板,眼淚“啪嗒啪嗒”地掉下來。她看到我哭了,嘆了口氣,扯了幾張紙巾塞我手里。
“媽,我不是罵你,我是心疼你。你都63了,還這么不拿自己當回事兒。”
我知道她是為我好,可她的語氣、她的表情、她的態度,讓我覺得自己像個犯錯的小學生。
休息了一會兒,她又接著整理廚房。“媽,這醬油瓶怎么空了一半了還放著?過期了知道嗎?”
我小聲說:“還能用,我舍不得倒。”
“媽!”她猛地轉過頭,“你到底能不能聽進去?管好你自己,別再干這些糊涂事行不行?”
這一聲吼,把我嚇了一跳。我從沒見過她這么激動的樣子。
那一刻,我突然有點明白,她生氣的不是冰箱里的東西,是我這個人,不懂得“照顧自己”。
可我也委屈啊,我是農村出來的,不像她,從小讀書、受教育、在城市里生活,哪懂得那么多講究。我們那會兒,冰箱都沒有,吃不完的東西就曬干、腌起來,現在有個電冰箱,能存就存著唄。
她看我不說話,又軟了口氣:“媽,我不是不讓你節省,但節省不是這么個節省法。你要是有個好歹,我怎么辦?”
我聽著聽著,心里就酸了。她是怕我出事,可我也想說,她什么時候關心過我真正想要什么?
我想起她上大學那年,生活費不夠,我和她爸一口菜一口咸粥省下來給她寄過去。她知道嗎?她知道我那年冬天穿的是三年前的棉衣,鞋底都磨穿了?
她說我現在不照顧自己,可我一輩子都是為他們活的。老公走了,兒子還指望我做飯照顧孩子,孫子感冒了,我徹夜不睡換毛巾敷額頭。她呢?每次回來都是指責、訓斥,從沒問過我累不累。
那天晚上,她整理完廚房,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一個人躲在屋里掉眼淚。不知道是我太敏感,還是她太強勢,我們母女之間的距離,比我想象的遠多了。
第二天,她一早起來又開始收拾陽臺,把我種的小蔥小蒜、曬的干菜統統收起來,說“亂七八糟,像個菜市場”。
“媽,你這大蒜都發芽了還留著干嘛?吃了中毒你知道嗎?”
我嘴唇動了動,沒說話。她可能永遠不會明白,我種這些,是因為我一個人太孤單了。院子里沒人說話,我就跟這些菜說說話,看著它們長大,我心里踏實。
那天中午,她做了一桌子菜,還特地做了我愛吃的紅燒肉,說:“媽,我給你做點好的吃,你別再湊合了。”
我看著她忙碌的背影,心里一陣酸楚。她是好孩子,我知道,可她也太習慣“管理”我了。我是她媽,不是她的“生活輔導員”。
飯桌上她又提起那句:“媽,你要是不會自己照顧自己,就搬來跟我住,我給你安排。”
我搖搖頭:“不了,我住不慣城里,也不想給你添麻煩。”
她眉頭一皺:“你這是倔。”
是,我是倔。可我不是不講理,我只是不想再被“管”了。我辛辛苦苦活了一輩子,難道老了連怎么過日子都要聽你安排?
我知道她是好意,可好意也要看方式。你讓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那就不是好意了,是控制。
我們之間的對話越來越像“上司與下屬”,而不是“母親與女兒”。
03
那次她回城后,許久沒再打電話來,我也沒主動聯系她。冰箱我自己重新整理了一遍,扔了一些東西,也學著看保質期。但我種的蒜苗、曬的菜干,我還是繼續做著。
我開始明白,我們這一代人和孩子們,之間有太多的鴻溝。他們懂的,是健康、生活質量、科學;我們信的,是節儉、踏實、能吃苦。
我不怪她訓我,她是怕我出事。但我希望她也能理解我不是不愛自己,只是方式不同。我過的日子,也許不夠“精致”,但我過得安心。
她說:“媽,管好你自己。”我記下了,也許以后,我真的要學會“照顧自己”,但不是她那一套,而是我自己的方式。
她會不會明白,有時候,父母不是不會愛自己,而是把對孩子的愛,當成了活著的全部意義。而當孩子回頭,指責我們不懂生活時,我們的心,其實早就傷了三遍。
我們母女的故事,還沒結束。也許哪一天,她會再來看我,我們會坐在院子里,一邊曬太陽,一邊聊聊發芽的大蒜和冰箱里的豆腐,真正地,把話說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