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雖然已經宣布,但正式落地還要等兩天。根據特朗普政府此前聲明,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貿易逆差國的高額關稅措施,將于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即北京時間4月10日)正式生效。
這意味著關稅上漲對貿易的實質性影響還未產生,但金融市場早已按耐不住。各國股市這幾天的表現就不說了,遍地哀鴻遍野,直到4月8日亞太股市才開始回穩。與此同時,匯率市場的反應相對股市雖沒那么激烈,但做出了“預判”,尤其是人民幣匯率,先“貶”為敬。
3月12日,離岸人民幣匯率最高升值至7.21兌1美元附近,隨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貶破過7.36大關,截至本文寫作之時為7.343,相比7.21有近2%的差距。
只看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是看不出什么門道的,不到2%的貶值率在歷史長河中不算什么,但這次的貶值是有點特殊的。
一般而言美元強勢,人民幣才會貶值,但這次不是這樣。3月12日的美元指數為103.6,現在不到103。換言之,美元指數不僅沒有漲,反而下跌了。
從匯率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和美元神奇般地同時“貶值”,這是什么情況?
先給大家講講美元指數的構成。和其它貨幣不同,美元不僅是世界儲備貨幣,而且經常被當成衡量其它貨幣幣值的尺子,我們經常聽到各類貨幣的匯率,基本上指的就是相對美元的比率。
雖然是世界貨幣、是尺子,但最好能衡量美元的價值變化,于是美元指數就誕生了。這玩意其實是一個加權數值,體現歐元、日元、英鎊、加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六種貨幣對美元的綜合價值變化。其中,歐元的權重最高,接近60%,所以美元指數的走勢基本上和歐元對美元匯率相同。
明白了美元指數的意義就能解釋為何人民幣匯率和美元指數同時下降了,說明其它主流貨幣在升值,美元和人民幣近期都在貶值,而且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更大。
美元貶值是很好理解的事情,符合美國的需求。特朗普為什么要加關稅?重要目的之一不就是他說的要縮小貿易逆差嗎?本國貨幣貶值有利出口 、不利進口,配合提高關稅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這個目標的。
人民幣貶值同樣是基于這個邏輯。關稅最終會由消費者買單,價格上漲導致中國進口商品可能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下滑,降價銷售又會侵蝕出口企業和國內制造商的利潤,最差的情況是虧錢賺吆喝。人民幣貶值可以減輕價格上的壓力,如貶值5%意味著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能讓國內企業多賺5個點的利潤,或者哪怕降價5%依然可以維持利潤不變。
在我看來最近一段時間的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可以視為積極主動的預防性貶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同樣是一張反制牌,只是不像對美加關稅等措施那么顯眼,但同樣是起到反擊作用。
說白了,美國不就是想將一部分制造業產能帶回去嗎?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家,每年的制造業增加額遠遠領先任何國家,制造業回流美國必然導致國內產能過剩,貿易戰打到最后比的是美國普通民眾到底是買中國制造的進口商品還是美國本土生產達到東西。
價格上美國產品劣勢明顯,通過加關稅把中國商品的價格拉上去,抹平價格差,這是提高關稅所期望達成的根本目標。我們的重點是不讓這種情況出現,要維持住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反對“對等關稅”是一個方面,用各種方式對沖關稅影響是另一個方面,本幣貶值是比較有效的方式之一。
因此,若中美后續經貿磋商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美方執意維持現有高額關稅或提出超出合理范疇的讓利要求,我國預計將在匯率政策領域展現更高戰略主動性。當前階段具有預防性特征的匯率調整機制,或將演進為更具系統性的政策工具,通過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構建戰略緩沖空間。
在堅持市場決定匯率基本方向的前提下,適度強化政策引導效能,使匯率波動區間與關稅政策形成動態對沖??梢灶A見,在特定政策情景下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幅度可能進一步擴大,這既是應對外部沖擊的必然選擇,也是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穩定的重要政策儲備。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