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東坡傳》的林語堂曾說過:每個中國人,都會在不同時刻遇見自己的蘇東坡。
一生都在追求關鍵期的中國人,到頭來卻都想活成他瀟灑的模樣!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我們被他的一首首詩詞所折服,直到我們步入社會,在人生不同的時刻,我們總會遇見他。
因為他用最具體的生活,給了我們人生到底要怎么活的最好的答案。
因為在面對人生的各種境遇、艱難、苦痛時,他留給世人的是樂觀灑脫、不被環境吞噬反要超越環境的強大精神力量和漂亮的實踐。
他是無數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他的豁達、樂觀、不內耗,成為中國人心中理想型人格的縮影。
點擊下方鏈接 即可購買
《赤壁賦》原文到底講了什么?
蘇東坡的《赤壁賦》絕對是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全賦的布局與結構之巧思、語言之情韻至深、想象之浩渺飄逸!是語文課本里你不一定讀懂,但一定要背下來的存在!
《赤壁賦》不僅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更是一篇哲學宣言。
它展現了蘇東坡在困境中從悲嘆走向豁達的精神歷程,將個人命運升華為對宇宙人生的終極思考。
展現了蘇軾面對人生和世界諸多變化時,超然的樂觀精神!
《赤壁賦》的故事開始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strong>
這篇文章的寫作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這個1082年的秋天,是蘇軾被貶流放到黃州的第三年。
此時的蘇軾已經47歲。他和朋友楊世昌在一個月圓之夜去赤壁泛舟游玩。
它們一會飲酒,一會吟誦詩經。多才多藝的楊世昌吹起洞簫為蘇軾的吟誦。
蘇軾一聽這簫聲嗚嗚咽咽,如泣如訴,不禁問朋友:
“為什么你的簫聲如此悲傷呢?”
這一問可打開了朋友的話匣子,他借由這三國赤壁的歷史,引出歷史物是人非的悲涼感受,又以生命短暫的蜉蝣、渺小的米粒來比喻人類短暫的一生!
原來蘇軾的朋友說出了我們所有人成長中都會產生的困惑與感受:
沒有人不會恐懼死亡,也沒有人不會因碌碌無為的一生而悲嘆!
蘇軾聽完朋友的傾訴和苦惱,也陷入了思考。他望著江水,回顧起了自己的一生。
讀懂《赤壁賦》的關鍵,就是要先讀懂蘇軾這個人!
蘇軾他曾站到過人生最榮耀的高點,也曾跌落在最黑暗絕望的谷底;
蘇軾經歷過父親、母親、妻子的逝去,進過牢獄,更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
沒有人比蘇軾更懂什么叫人生悲喜無常,更沒有人比蘇軾更懂什么是存在與死亡!
曾面對過死亡的蘇軾對友人說:你看看這水與月。江水流失,卻沒有流走;月有陰晴圓缺,卻沒有增減。
從變化的一面來看,萬事萬物都在變動,而從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和我們都是永恒。
蘇軾在人生中領悟到的是關于永恒的真理!
人生有得有失是因為事物本就不屬于我們,真正屬于我們的是什么呢?
是流淌在自己身上的時光,是永恒的清風明月的照拂。
朋友楊世昌聽完蘇軾一番響徹古今的安慰一下豁然開朗起來!
胃口也好了,菜肴果品掃蕩一空;
睡眠也棒了,倆人往船里一躺睡到天光大亮!
北宋最強靈活生存高手,用自己一生的經歷告訴每個孩子:
哪有什么一步踏錯的人生,困難、挫折和打擊,還不如一顆荔枝讓人上火!
在這首詩賦中,蘇軾是一個溫暖的人、是一個智慧的人、是一個有愛和思想的人。
蘇軾的人見人愛,是因為他最接近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那么鮮活、那么靈動、那么不屈不撓、那么自得其樂!
進取時,他寫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低谷時,他感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p>
受挫時,他大笑:“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奮起時,他暢想:“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p>
生活時,他咀嚼:“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p>
我們對蘇軾又如此念念不忘,更是因為他超越了普通人的境界!
原來,真正的豁達不是無視風雨——是知道風雨會過去,但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永遠值得舉杯!
國風繪本頂流之作,天花板級審美
你一定無法想象,一張蘇軾垂眸的插圖,是如何引爆了全網對這本書的期待。
毫不夸張地說,國風美學畫師華張一的賬號下,每一條都是催更和夸贊!
潛心創作、數次修改,只為滿足所有期待。萬般打磨,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國風經典。
這本繪本不僅是美、是意蘊深遠、是審美享受!更是做到了一本書清晰、深入淺出地去給孩子去講透《赤壁賦》和蘇東坡。
光影和氛圍感的營造真的絕美。每幅畫都想裱在墻上!
繪本開篇是寧靜柔和的畫面,把江天分為兩部分,一下子就把孩子帶入九百多年前的那個月夜。
讓孩子跟隨蘇東坡的自述,一起江上泛舟,賞月、吟詩、飲酒,撞色運用非常唯美、耐看。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層云如同仙鶴的羽毛,飛向新時代的月亮,讓人不禁想象那月亮上是今人還是古人?
就這樣乘著仙鶴,展翅而飛,來一場穿越古今的藝術想象!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p>
此刻蘇軾的思緒與情感悠遠茫茫,他借屈原之口,將胸中理想和賢明君主想象程遙不可及的天邊美人。
華老師筆下具象化的美人如蝶如仙,飄搖在天邊,何止蘇軾,連我們看了也不禁為之向往!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朋友的簫聲如哀怨如思慕,像啜泣像傾訴,這悠揚的樂音環繞,讓深谷的蛟龍都為之起舞,使孤舟的婦人為之流淚。
晶瑩的蛟龍躍出,在月光下剔透盤旋。吹響一只洞簫卻又不止洞簫,那聲音定是千回百轉,因此華老師畫上了各色樂聲仙子與共鳴,讓整個畫面如同蘇軾的內心一樣豐富。
長卷式的浪漫,融入現代元素的國風繪畫
6個超長大拉頁一展開,就讓人想起敦煌壁畫。
中國傳統色里的翠微、雪青、蒼葭、青黛、秋香……翩若驚鴻、宛若游龍,于紙頁間流動。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p>
只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明月,是無窮無盡、亙古不變的,而被清風明月照拂的你我也在此刻成為了永恒。
作者運用了19世紀德國數學家提出的結構模型——莫比烏斯環,將藝術和科學巧妙融合地去呈現這樣一個永恒與瞬間、變與不變、存在與意義的千古話題,令所有參透的人為之驚嘆!
意蘊深遠的美學,一遍一遍閱讀才能發現的細節溫度
蘇軾留給孩子們的寶藏還不僅如此,這還是一個看一遍絕對無法挖出所有細節的繪本。
你會發現各個年齡段的蘇軾,從幼兒到做夢的孩童、再到苦讀的少年,每個孩子都能其中找到自己。
你還會找到蘇軾的父母親、兄弟、愛人、朋友和百姓。
當蘇軾的詩意筆墨遇上現代的國風美學,一場沉浸式超絕視聽盛宴在書頁間徐徐展開。
愿每個翻開它的孩子,都能觸摸到蘇軾那顆"笑對滄海"的赤子之心。
這不僅是一部繪本,更是一位跨越時空的摯友,用豁達的筆墨在孩子心底種下勇氣的種子。
點擊下方鏈接 即可購買
我們還有這些活動▼
-End-
2025.4.8
編輯:孫小悠 | 審核:醒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