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鄭淑珍,今年62歲,初中文化,來自一個小縣城,年輕時在鎮上的供銷社上班,后來供銷社改制,我就早早退了下來。
丈夫早年因病去世,我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含辛茹苦地供他讀書成家。
現在每月有三千多塊退休金,雖然不算多,但一個人夠花了。
兒子小志今年35歲,在市里的一家廣告公司上班,月薪過萬,工作穩定,長得也算周正。
就是感情路一直不順,談過兩個對象都不了了之。
我急得不行,四處托人給他介紹對象,去年終于認識了一個女孩,叫林可,比我兒子小五歲,是個小學老師,家里在市區,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階層。
原本想著女方家條件不錯,人也穩重,倆人年紀也到了,感情也挺好,早點把婚事定下來,別再拖了??蓻]想到,一說到結婚,矛盾就來了。
女方家提出:婚房必須寫女方名字,彩禮要十八萬八,婚宴他們不出一分錢;最讓我驚訝的是,林可竟然跟我兒子說,以后孩子如果是女孩就跟她姓。
小志一臉憋屈地回家跟我說這些話,我當時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我不是那種強勢的婆婆,也不求兒媳婦事事順著我,但做人要講理,結婚是兩家人過日子,不是單方面拿捏對方。于是,我決定親自上門,和女方家談一談。
02
那天是個周末,我特地做了頭發,穿得干凈利落,提著點水果去了林可家。她爸媽都在,見了我還算客氣。
寒暄幾句之后,我開門見山地說:“今天來,是想坐下來把孩子們的婚事談一談,有什么問題,咱們擺到桌面上說。”
林可的媽媽笑著說:“那正好,我們也有些事想和您商量一下?!彼贿叺共枰贿呎f,“小志人不錯,我們家林可也喜歡他,就是婚事上嘛,我們家有些小小的期待?!?/p>
她所謂的“小小的期待”,就是彩禮十八萬八,婚房寫女兒名字,婚宴男方全包,另外孩子跟誰姓的問題,他們也有“商量空間”。
我聽完,笑了笑:“阿姨,我先說說我的想法。小志現在工資不低,可他這些年在外打拼,房貸還沒還完。那套房子雖然是按揭的,但已經是他一個人供的,寫誰名字的問題,咱們得講理,不能說女方一進門什么都要。”
“再說彩禮的事,我不是說不給,但十八萬八,對我一個退休老太太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我們家不是不講情理,但也不是提款機。”
林可的爸爸聽了,有點不悅:“現在這年頭,姑娘嫁人都要講點保障的。你們家不準備彩禮,也不寫名字,那我們家女兒以后圖啥?”
我看著他,語氣平靜:“圖啥?圖的是兩個人過日子的感情,是彼此扶持的未來。林可是個好姑娘,小志也不是不成器的男人,他們是真心想在一起。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多支持,而不是設門檻。”
林可坐在一邊,臉色也不太好看:“鄭阿姨,我不是想難為你們家,可我也不想委屈自己。你兒子條件不錯,可我也不是高攀你們家?!?/p>
我點點頭:“你說得沒錯。咱們都是普通人家,講的是平等。那我也把話放這兒——不買婚房,不出高額彩禮,孫子愛跟誰姓就跟誰姓,這是我們家的底線?!?/p>
空氣頓時凝固了幾秒。
林可的媽媽似乎有些意外:“你不在意孫子跟誰姓?”
“我當然希望孩子跟父姓,但如果你們家堅持,我也不會死纏爛打。孩子姓什么,不決定他會不會孝順父母,也不決定他的人生。姓什么不重要,做人最重要?!?/p>
接下來的氣氛有些僵硬,林可低著頭,一句話沒說。
我看著她:“姑娘,我理解你,也佩服你能坦率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婚姻不是談判桌上的博弈,是兩個人愿意互相讓步、走一輩子的過程。
你要是覺得小志值得托付,那我們就一起過日子;如果你覺得這些條件不能接受,那我也不會勉強?!?/p>
回家的路上,小志問我:“媽,你是不是太硬氣了?我怕她家不答應。”
我看著他:“兒子,媽不是不想你結婚,但媽希望你是嫁娶一個人,而不是嫁娶一堆條件。一個真心愛你的人,不會讓你在婚前就這么委屈自己?!?/p>
幾天后,林可來我們家找小志,說愿意退一步,不要彩禮了,房子只寫小志名字,但婚宴希望兩家一起出;孩子姓什么,等以后再商量。
我看著她,心里松了口氣:“這才像是要過日子的人?!?/p>
但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
婚禮那天,林可的媽媽還是冷著臉,賓客席上只坐了幾位親戚。
婚后,林可對我客客氣氣,卻始終有些疏離。
我不怪她,她家從小嬌慣她,習慣了為自己爭取。
我也告訴自己,不求她像親閨女一樣,只要她和小志過得好,我就知足了。
一年后,他們有了孩子,是個男孩。林可堅持要跟她姓,小志猶豫了幾天,最后也答應了。他回來問我:“媽,你會不會覺得丟臉?”
我搖頭:“不丟人,養孩子的是你們,姓什么不重要。媽最在意的,是你們能把這個孩子養得好,教得正。”
我知道,在很多人眼里,我妥協了。但對我來說,這不是妥協,是放下執念。
03
如今孩子已經一歲,會叫“爸爸媽媽”了,偶爾也會叫我“奶奶”。我抱著他的時候,心里滿是溫暖。雖然他不姓鄭,但他是我兒子的骨血,是我生命的延續。
林可雖然依舊有她的堅持,但她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對小志也算體貼。兩個人偶爾拌嘴,卻也會彼此讓步。我這個做婆婆的,住得不遠,也不常打擾他們,偶爾上門幫忙帶帶孩子,做頓飯就回去。
我越來越明白,家庭不是靠一紙姓氏維系的,而是靠每一個成員的理解和包容。
我說過,不買婚房,不出彩禮,孫子愛跟誰姓就跟誰姓。這不是我倔強,而是我知道什么才是生活最重要的東西。
不是面子,不是傳統,而是愛,是守望,是彼此的成全。
故事沒有結束,它還在繼續。也許有一天,林可會明白我當初的那番話,也許不會。但我已經不在乎了。
因為我知道,這個家,正在一點點變得穩固真實。
而我,依舊是那個站在身后,默默守護他們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