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王杰 閆慧 記者 高小雨)三月的春風拂過綏德,雷鋒精神已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煥發新活力。在這個雷鋒月,綏德革命紀念館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雷鋒精神”的主題活動,通過“講、學、做”三維聯動,5351名參與者用82場紅色宣講、312小時志愿服務、31封手寫信箋,實現紅色資源與時代精神的深度融合。
紀念館講解員通過生動的語言和珍貴歷史圖片,帶領觀眾重回戰火紛飛的歲月,講述紅軍以弱勝強的英勇事跡,現場聽眾無不為革命先烈的無畏精神動容。延續四年的“小小講解員”項目成效顯著,200余名學生志愿者利用節假日完成志愿講解千余場次;當11歲的小小講解員用稚嫩的語言講述紅色故事,我們看見精神的火種已點燃新時代的薪火。31封手寫信箋記錄了講解員對崗位踐行的思考,字句間透露出“扎根一線、服務群眾”的初心。
展柜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要求,與雷鋒“甘當螺絲釘”精神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脈絡。紀念館開展的“紅色文化進校園”宣講活動,通過觸摸文物、情景教學、互動問答等形式,讓革命老區的下一代在沉浸式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
紀念館以爭創“青年文明號”為契機,組織青年職工開展崗位練兵、紅色故事宣講等活動,推動青年群體成為傳承主力軍。同步發起的“全城志愿招募令”引發熱烈響應,累計報名人數已上百人,最小報名者9歲;為建立長效激勵機制,館方首創“時間銀行”積分制,志愿者憑服務時長可兌換綏德黨史課程、革命主題文創產品等獎勵,讓“奉獻有回報、服務可持續”形成良性循環。
雷鋒月雖已落幕,但溫暖與感動仍在綏德大地上延續。綏德革命紀念館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正以創新姿態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雷鋒精神綻放時代光芒。今后,紀念館將繼續探索紅色文化傳播新路徑,以志愿服務的橋梁連接歷史與當下,為綏德高質量發展凝聚精神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