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不少“公益養生”講座的私域直播
在中老年群體中甚是流行
但有網友爆料
“公益科普”的背后其實就是賣貨
有的是 價格昂貴的保健品
有的則是號稱能調理身體的高價“食品”
有19樓APP網友就遇到了這樣的事
家人花3000買了一箱來路不明的東西
而她在幫家人維權的同時
還深扒了這類直播群賣貨的套路
19樓APP用戶@菜籽**
上個月,我發現家中多了一箱名為**菌后方像保健品一樣的東西,問了家人才知道,是老爸在某健康直播群買的東西。他還一直堅稱這不是保健品,是平時隨便泡泡吃吃的東西。
但我們作為旁觀者一看,這就是個換了“外衣”,來忽悠人的、打著保健品食品擦邊球的高價產品。先不說浪費錢,這沒有保健品藍帽子認證,自稱是比益生菌還先進的什么菌產品,吃到肚子里萬一真出事,誰會來負責?還不是自己難受。
好在經過一番折騰,終于把這箱3000塊的東西成功退貨了。開帖跟大家扒一扒這件事,也希望大家如果遇到類似的事,和家人冷靜溝通解決問題。
健康直播群套路:
1、無下限地宣稱自己是健康公益直播,每天7點準時發私信讓老人家進群聽課。所謂的講課專家更是宣稱自己是自掏腰包花百萬出書免費送給大家,只希望大家能身體健康(太能扯了)。一開始確實不賣貨,客服(就是銷售)還看似好心地每天私發健康科普知識點。這樣一天天的直播,慢慢就讓人卸下了防備。
2、聽了一段時間的課,還真的會給你免費寄所謂的健康科普書。然后客服就會問你身體有沒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如果你回復了他,接下來就是賣貨了。
3、現在的賣貨很容易迷惑中老年人的地方就是,客服會自導自演,感覺這些產品真的是中醫專家給你一對一定制的,讓沒有醫學常識的中老年人很容易陷入其中。
客服會每天發很多所謂專家開會、備課、錄節目的視頻給你,然后跟你說,“你的情況我們都給專家看了,他說你很適合用***調理(就是客服賣的貨)”。
中老年人看到每天發的所謂定制的健康建議無不心動的,但只要冷靜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些銷售就是在瞎扯。沒把脈,就憑回復的“濕氣重、高血壓”幾個字,就判斷出適合吃**進行調理?
而且這些視頻也是第三視角拍攝的,畫質模糊,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手視頻了;而且都是幾秒的視頻,只為營造出一種專家很用心、客服在給你提供一對一定制服務的錯覺。
5、如果到這一步你還是沒下單,銷售還是會一如既往地給你洗腦,“教授說你很適合用這個調理,但還沒看到你下單,是有什么顧慮嗎?”然后然后,要么你就把他刪了,要么你就下單了……
再來說說退款的方法:
1、聯系銷售,不要吵架(沒有意義,還浪費精力),直接說要退貨退款。
我的情況是銷售同意退貨退款的;如果你遇到不同意退貨的,直接投訴消費者保護協會、藥監局,如果直播群里有宣稱醫生身份的,投訴到衛健委。這類賣貨大多有虛假宣傳、夸大宣傳,甚至有非法行醫的可能,投訴前做做功課,注意保留相關的截圖證據。
2、可以聯系平臺凍結錢款,防止錢貨兩空。
家人買的東西是順豐送貨上門,掃的快遞小哥的碼付錢。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付款方式,一定要馬上聯系順豐,告訴客服自己遇到了傳銷,要求把錢先凍結在順豐的賬戶。順豐回復說可以凍結7天,他們也會聯系商家處理退款退貨,快到解凍時間時他們會再電話問你是否處理妥當,這樣能避免商家收到貨不退款的情況。
3、退群拉黑。
退款完成了,記得退群和拉黑銷售,因為就算退款了,銷售可能還是會來賣貨的,他還很綠茶地發消息給我爸,“叔叔,不要因為這件事跟家里人起沖突哦”,營造出一種比家人還關心你的感覺,其實還是為了賣貨。
當然,退了這個群,如果家人心態沒有轉變,還會有n個類似的群在等著他們。處理我這次退貨的快遞小哥說,這樣的單他送過太多了,小區里有個大爺都是買這樣的東西,“少說也有十幾萬了”。
自從遇到這件事以后,我在生活中特意留心了一下,現在這類忽悠中老年人的套路還是有很多呀……有人到小區里大喇叭喊,免費坐車去**地聽聽健康講座,結果有鄰居爸媽就被忽悠裝了好幾千的不知名凈水器。
中老年人追求健康是好事,但現在網上信息太多了,很多人是沒有辦法分辨真偽的。買回來很多所謂對身體好的東西,錢是小事,萬一身體越吃越壞了,沒人會來負責的。
所以,如果家人真的被忽悠了,也不要和他們吵架甚至對立,耐心一點解釋,總會解決問題的。還是那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
幫幫團提醒,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藥物, 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尤其是老年人在選購保健食品時,要謹防虛假夸大宣傳行為,更不能將保健食品用于治療疾病??茖W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可以減低健康風險。若消費者不懂識別或選擇不當,可能導致健康風險或經濟損失??茖W選購和合理食用保健食品至關重要。
一、認準“藍帽子”標識
保健食品須經國家食品監管部門注冊或備案,產品包裝上應標注“藍帽子”標志及批準文號/備案號(如“國食健注G/J+年份+4位順序號”“食健備G/J+年份+行政區域代碼+6位順序號”)。消費者可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查詢產品注冊或備案信息,核實真偽。
二、認清標簽信息
產品名稱、原料、功效成分及含量、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保健功能、食用方法及用量、保質期等信息應完整清晰,消費者依據其保健功能、適宜人群等關鍵信息,科學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三、防范虛假宣傳
消費者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商家在推銷中聲稱產品可治療疾病、使用“根治”“快速見效”“永不復發”等功效斷言均為虛假宣傳;二是警惕非官方舉辦的“健康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等會銷形式推銷產品;三是警惕偽造“科研機構認證”“國際專利”等虛假資質,相關信息需通過主管部門核驗;四是謹防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
四、警惕直播帶貨
AI技術的應用,使得產品虛假夸大宣傳情形更隱蔽、更難辨真偽,消費者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識,慎防直播間利用“專家義診”“患者案例”“限時秒殺”等營銷話術誘導沖動消費。若發現直播帶貨過程中使用醫生、專家等形象,或通過AI技術虛擬數字人及公眾人物形象或配音來虛假宣傳及推銷產品,請及時取證并舉報。
五、選擇正規渠道
優先選擇正規藥店、商超等正規經營場所或經備案的線上官方平臺購買,其他網點購買時需注意查看店鋪資質證照,核實經營范圍是否包含“保健食品銷售”。避免通過無資質微商、私人渠道購買,拒絕通過私人轉賬、第三方鏈接等非正規渠道交易。
六、樹立科學認知
均衡飲食、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等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根基,保健食品可以調節機體功能,但不能代替正常膳食。在營養需求需要補充或身體特定狀態下,消費者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態選擇適宜產品,并按標簽、說明書的食用方法及食用量要求食用;嬰幼兒、孕婦等特殊人群應遵醫囑。出現疾病癥狀應及時就醫,不得以保健食品替代藥物治療。
七、妥善貯存產品
存放時應參照產品標簽標注的貯存條件,如存放于陰涼干燥處,避免高溫、潮濕或陽光直射等。開封后注意密封,按保質期食用,若出現異味、變色、結塊等變質跡象,立即停用。建議消費者避免一次性購買過量的保健食品。
八、理性維護權益
購買時注意索要并保留發票、小票等消費憑證,若發現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或虛假宣傳,請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或撥打12345、12315投訴舉報,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在評論區,很多網友分享了類似的經歷。
有人說線下也有類似的賣貨店。
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聊聊!
19樓(my19lou)綜合自19樓論壇、東莞市場監管
編輯:皮卡牛
審核:INN LU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