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網、地鐵網的雙網融合發展是我市構建高效公共交通體系的核心戰略之一,高度重視公交、地鐵的雙網融合發展,優化線網布局、提升接駁效率,積極構建高效、綠色、便捷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有助于打造公交軌道深度融合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作為公共交通的關鍵“兩翼”,地鐵與公交從來都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制式、形態、運能存在差異,互為補充、協調發展的共贏關系。公交機動性強,走街串巷,可以滿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需求;地鐵線路則具有準時、快捷、高效的特點,是市民中長距離出行的首選。
截至目前,濟南公交共有213條公交線路與3條地鐵線路的45個站點實現了接駁換乘,占現有公交線路條數的53.5%。其中接駁軌道交通1號線的公交線路39條,接駁2號線的線路131條,接駁3號線的線路81條,38條公交線路可接駁2條地鐵線路。
持之以恒的服務理念
近年來,濟南交通一直堅持“地鐵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的服務理念,持續優化地鐵沿線公交線網布局,積極構建“公交+地鐵”的出行模式,進一步提升公交地鐵接駁的質量和效率,吸引更多市民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線路接駁優化:調整和新增公交線路,重點加密地鐵沿線及換乘站點的公交線路,提高接駁覆蓋率;優化公交線路走向,減少冗余線路,提升整體交通資源的利用率。
站點接駁優化:在地鐵站附近新建或遷建公交站點,努力實現公交站點與地鐵站的距離小于50米;從規劃設計層面即統籌考慮地鐵沿線公交站點設置,盡量減少市民換乘的步行距離;優化公交站點設施,設置清晰的指示牌和換乘指南,提高乘客換乘效率;在地鐵換乘站點附近設置候車亭、座椅等便民設施,提升乘客候車體驗。
延長部分公交線路的運營時間,特別是與地鐵末班車時間相銜接的線路,采取動態響應等形式提高接駁服務的品質和效率;調整公交線路發車頻率,高峰期加密班次,平峰期適當調整,滿足乘客出行需求;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實時監控公交接駁地鐵的運行情況,確保時間接駁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在公交站點和地鐵站點設置統一的標識,將地鐵站點附近的公交站點命名為“地鐵**站”,例如,“地鐵鮑山站”既是軌道交通2號線站名,也是公交K280路的車站。
在公交站牌和車內服務設施標注地鐵接駁站點,方便乘客辨識;利用電子站牌、手機APP等手段,實時提供公交與地鐵的運行信息;加強對地鐵站點附近公交站點的宣傳,提高乘客對換乘信息的知曉率。
雙網融合的進一步探索
從2025年起至2027年,濟南市每年都將有地鐵線路建成通車,濟南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已啟動編制,我市即將進入地鐵運營規模化、網絡化的時代。為做好公交與地鐵兩網融合工作,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繼續開通及優化公交線路,構建兩網融合、資源均衡、運營安全、服務優質、設施可靠的公交服務體系。結合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和云巴環線的建設,對軌道站點周邊的公交線路進行逐條、逐站分析,明確公交接駁線路和優化方案。在雙網融合的基礎上,結合高鐵、云巴、出租車、慢行等多種出行方式,打造資源共享、均衡適配的“2+N”出行線路矩陣。
結合地鐵站點出入口建設,優化公交站點設置,提供“點對點”靈活出行服務。符合條件的地鐵沿線軌道出站口周邊增設公交首末站或公交深港灣,為開通地鐵接駁線、夜間穿梭巴士提供基礎設施保障,最大限度提升線路接駁的便利和時效。
地鐵站點內外完善公交與地鐵的換乘銜接信息,清晰引導乘客進行換乘,實現乘客便捷換乘。推動公交和軌道出行服務APP的信息共享,為市民提供統一、便捷的查詢與支付體驗。
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收集和分析公交與地鐵的運營數據、乘客出行數據、交通流量數據等多源數據,準確把握公共交通的運行態勢和乘客需求。
建立公交軌道運營企業常態化溝通協同機制,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確保公交與地鐵接駁線路的正常運營。
濟南公交與地鐵將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向提升,以服務市民出行需求為導向,以“地鐵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為服務目標,持續打造讓市民滿意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濟南日報·愛濟南 記者:戴升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