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融,春意濃,正是植綠時。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加快生態環境治理,縱深推進美麗新疆建設”任務時,專門提到“造林120萬畝”,充分彰顯了新疆上下一茬接著一茬種,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增厚綠色家底的堅定決心?;纳脚\繡,沙漠變綠洲。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必須一代一代干下去。放眼天山南北,從阿克蘇地區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到塔城地區老風口造林綠化工程,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東山綠化工程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百萬畝生態經濟林工程,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我們定能繪出美麗新疆的更新畫卷。
《今日新疆》2025年第7期以保護古樹名木為主題,精心策劃推出《守望古木春秋》《天山南北古木迎春》封面報道系列文章,邀您一同走進這古樹名木的世界,探尋它們扎根歲月的故事。
守望古木春秋
溫宿縣天山神木園古樹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三山兩盆的雄渾地貌孕育出新疆古樹名木的萬千氣象。它們歷經世紀風雨,依舊蒼翠擎天,如青銅雕塑刺破蒼穹,年輪里深嵌著絲綢之路的生態密碼。這些綠色史冊不僅記錄著西北邊疆的生態變遷,更以活態形式守護著三山兩盆,成為無可替代的自然遺產、不可復制的“綠色國寶”。
天山南北 古木迎春
天山天池景區船塢的“定海神針”——白榆。李夢陽/攝
天山南北,古木迎春。散布山水間的古樹名木,以年輪為光陰作證,被稱作“綠色國寶“”有生命的文物”,它不僅僅是物種資源、景觀資源和生態資源的展現,更是一個國家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承載。古樹名木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其保護工作是國家高度重視的“國之大者”。2025年3月15日起,《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古樹名木迎來了依法保護的春天。
千年胡楊的精神密碼
樹齡約1440年的胡楊樹。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不到沙雅,不識胡楊之雄奇,不見胡楊,不知生命之輝煌。春分剛過,沙雅縣沙雅鎮友好社區康養小鎮景區里,一棵遒勁的胡楊樹枝丫零星點綴著幾點嫩芽,待到4月下旬,便會有褐色的花探出枝頭。這棵被稱為“千年胡楊王”的古樹,高17.5米、胸圍7.6米、胸徑2.419米,經最新測算,樹齡約1440年,2009年摘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樹齡最長的胡楊樹”桂冠,粗壯的樹干、褶皺的紋理、茂密的枝丫無一不在訴說歲月蔥蔥。
野蘋果樹王的古今傳奇
樹齡600歲的野生蘋果樹。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薩哈野果林景區位于伊犁河谷東端,猶如一塊鑲嵌在新源縣阿吾勒山上的明珠。每逢春季,走進這里,層巒起伏的綠野上棵棵果樹點綴點點白光,萬畝野蘋果花競相綻放,宛若夢境。秋季再來到這里,你會看到乒乓球大小的野蘋果壓彎枝條,果香彌漫山谷......這里便是亞洲面積最大的野蘋果林。在這片果林中,一株屹立在海拔1900多米陡峭山腰上的野蘋果樹吸引著游人目光。這是一株超過600歲的野蘋果樹,它用蒼翠的身姿展示著生命的堅韌與美麗。這棵新疆珍貴的一級古樹不僅是自然界的奇跡,更是鐫刻著生態、歷史與文化的“活化石”。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大自然孕育了眾多珍貴的古樹名木,它們見證了絲綢之路的繁榮,記錄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是新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然而,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新疆古樹名木仍面臨一些挑戰,部分古樹名木的生長環境受到一定影響?!稐l例》的實施為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遵循,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新疆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將進一步邁向規范化、法治化和長效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