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錄一下,2025年所聞所見。
VC的WWG。
時值二百七十年誕辰。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Patrimony傳承系列,都有新作紀念。
2025WWG、執念于此、記載如下。
只說我喜歡的。
四個限量。底蓋刻獨立編號。分別是Traditionnelle傳襲手動腕表、Traditionnelle傳襲月相腕表、Patrimony傳承月相逆跳日歷腕表,和Patrimony傳承自動腕表。
基礎數據。Traditionnelle傳襲手動腕表。950鉑金和18K 5N粉紅金,都370只。經典的渾圓表殼和小三針??潭仁擒壍兰y。和從前不同之處,表盤7點半、有鮮明的馬耳他十字,以此延展出菱形紋、斜紋及橫紋。機芯很有趣,除日內瓦印記,右側對應的馬耳他十字,中間抽離、鐫刻周年紀念的270。
三個主夾板、細紋打磨,能對應表盤細節;擺輪左側有個紅寶石軸眼,被夾板勾勒出輪廓,像括號;這波折、彎彎繞,層次美感關系,非常晃眼。很難做。沒誰肯這么廢力了。
Traditionnelle傳襲月相腕表,鑲鉆、粉紅金36mm表殼,限量270只。1410 AS/270機芯,江詩丹頓自制。月相被擺在非常特別的9點位,122年才有必要、給你寵幸一次機會調整時差。明月幾時有。它可能、見識過更多陰晴圓缺,以及沒差別的缺和無缺,對么。
同樣小三針,但11 點位動力儲存的布局也不多見。珍珠母貝表盤上,女表,有270周年紀念紋飾。另有Traditionnelle傳襲手動33mm腕表,只兩根指針。我很喜歡這種粉紅金表殼和玫瑰色表帶的疊搭,清爽優雅,甚么時候也不過時。
點擊瀏覽
Patrimony傳承月相逆跳日歷腕表,白金款和粉紅金款,各270只、6點位月相,同樣122年調校一次。三文魚色表盤那只,彼時6點位,是跳星期的,Patrimony傳承系列逆跳星期日歷腕表。但基礎機芯都是2460。我執念啊、我執念。那表陸續出過幾個新顏色,仿佛一直在說,勿忘我。然而Patrimony傳承系列月相逆跳日歷也很好,它沒更改甚么格局和語氣,只是換成了月相。
那月亮并不尋常。手工雕刻,上面有影影綽綽、斑駁繚繞的環形山。背景以幽暗藍色襯托,非常像個月朗風輕、適合走走的夜里。于是這表的逆跳指針、和一應數字顯示,也都切換成藍色。我更喜歡白金那只,它渾沒張力,很清淡、松散又委婉,是娓娓道來的樣子。兩只表,三根指針,但這指針造型全不相同。18世紀、懷表時代,江詩丹頓就有不成文的規矩,指示不同功能的指針,造型必須不同,在表盤上劃過一眼,就知道自己想看甚么的因為、所以。
表殼42.5mm,機芯2460 R31L/270,270這個尾綴,為紀念。擺陀以馬耳他十字銜接支撐,越明年,可能就不這樣設計了。江詩丹頓的限量,從來都有道理。以及,那條墨綠表帶,大膽又不夸張,是我熟識江詩丹頓這些年,從沒想過的配比。綠到什么程度又恰到好處,我猜只是這表帶的調色,就很費事了。
Patrimony傳承自動腕表,粉紅金款和白金款,各370只。直徑40mm,江詩丹頓非必要、從來不做大表的。機芯是2450 Q6/270,日內瓦印記;大三針,6點位日歷。
我背過日內瓦印記,倒背也能如流;目前還以此蓋戳的,私聊,沒人有江詩丹頓這樣玲瓏剔透的手段。記得十年前,半夜在舊公司寫稿,拿一只江詩丹頓的公關表去問主編:它打磨這一下、有甚么非得特別存在的意義么。主編說,好看啊,你看它非給個彎角,多用心。
這句話其實影響我很多年。于是我學會用心寫字。于是才會看、和細想江詩丹頓這270年的、馬耳他十字。
19世紀50年代,編號6099,能用表耳拼出馬耳他十字,這表我好像兩年前寫過; 之后6068和6069,都有這圖案??v橫四海,表帶扣回來,也是它。
這印記在江詩丹頓的鐘表里無限延伸。毋庸置疑的、時間的定語。仿佛,當時日內瓦湖畔的閣樓工匠、隔了時差空間,在問我,看懂了么。
Traditionnelle傳襲陀飛輪萬年歷腕表。大復雜。直徑42mm,鉑金殼,只有127只。是一眼可辨的江詩丹頓。我也不知道為甚么,但有些表,看起來就是江詩丹頓。
江詩丹頓的萬年歷,最早在1884年,有天文臺認證;以及,這次的陀飛輪,參考了2018年Traditionnelle的傳襲腕表自動上鏈。
不背歷史了。新機芯,2162 QP/270,薄的很。厚6.55mm,整表11.1mm,A4紙都未必有它鋒利劃手。6點位陀飛輪直抵表盤邊緣,非常舒展、橫平豎直。我真的很少看見、機芯可以和表盤相互抵消的。就是很簡單,四個窗口。給想知道的一切查疑補缺。機芯共計324個零件,但能解答所有了。
照例是270周年紀念特別做的手工雕花;據說,工藝大師參考了剛才提過編號6068的圖案,紀念又創新、但每只都得耗費500小時。
這句新聞稿讓我原地入定。我去過江詩丹頓日內瓦前店后廠的小二樓。我記得,里面掛許多肅然起敬的老照片。那一天、風光好,但500小時,只做表盤么。
是。
Traditionnelle傳襲腕表,還有三只鏤雕,鉑金殼,各370只。江詩丹頓的第一只鏤雕表,在1918年,歷史過的,未免太快。
今年其一,Traditionnelle傳襲萬年歷逆跳鏤雕腕表。好筆劃。應有盡有的時間顯示,其他都加減乘除了。拿起來擰個表冠,就知道如何運轉。它用深藍色標記了所有時間點,跳秒、月相,齒輪勾勒的歷歷在目。安安穩穩聽個響動轉動、其余都掏空;不用透底表背,就能對接有何不同。
Traditionnelle傳襲、陀飛輪逆跳日歷鏤雕。2162 R30/270機芯。軌道紋修飾邊角,是非常傳統的江詩丹頓。逆跳星期、還是今年270年紀念通用的藍色刻度;6點位陀飛輪,藏著馬耳他十字。這東西其實非常難打磨,當年去表廠,大師不厭其煩教了很多次,只覺得、根本學不會。
很好看。逆跳日歷的緩,陀飛輪的疾,以及它們靠甚么牽涉出流轉,這只表都教科書的、給答案了。242枚零件,機芯厚6.35mm。極簡又繁復。
第三只,Traditionnelle傳襲全歷腕表。日歷被挪在表盤邊緣,藍鋼指針、像鏟子,非常清晰的勾勒出日期輪廓。這指針,我在表廠燒過一次。身旁的大師說,真不錯。少見有人第一次就燒這么好,你,數數了罷?
嗯,大概需要9秒。
挺對啊。但在江詩丹頓,還是得有感覺;太教條,這表就沒情緒了。
以及,從此每年拿起江詩丹頓,都想拆分出大師們、想要留給我的筆記。
6點位月相、霧化云遮月,有江詩丹頓標識;2點半月份、九點半日期。鏤雕機芯上。時間流動,白色透明字體,能看見其他被剪成簡稱的斗轉星移。2460 QCL/270機芯,312枚零件,這故事,周而復始。
來來回回,無非就這些年。所寄所存、沒法施展跟挽回的,我記得然而別人不記得的,郵遞員可能都隨時找我退寄。從沒想寫個命題作文,沒發生的事,編不下去。
我一邊寫稿,一邊捏手里的江詩丹頓,壞習慣。33mm,1950年,機芯1120。 隨便晃一下,它就叮當作響。
夜闌靜,咿咿呀呀的筆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