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云嶺大地繁花似錦。在位于團結鄉(xiāng)團結村的云南省云龍縣春意花卉種植基地內,工人們穿梭于花田間,有的彎腰給孔雀草幼苗蓋膜、破膜,有的手持剪刀精準采收即將綻放的花枝準備發(fā)往昆明斗南花卉市場,這個占地120畝的“鮮花工廠”讓“美麗產業(yè)”成為了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yè)”。
走進春意花卉種植基地,風鈴、九星葉、綠楓葉、向日葵等10余個品種的花卉分區(qū)錯落有致,圣心百合含苞待放、千鳥飛燕搖曳生姿,雀梅的明黃與九星葉的翠綠交織成斑斕畫卷。自3月21日首批鮮花開采以來,基地已向斗南花卉市場輸送兩批次鮮切花。“目前有圣心百合、千鳥飛燕、九星葉、綠楓葉等四五個品種開始采摘,但量還比較少,一個星期左右采一次,到4月份以后就會大量上市,到時候3天左右就能采一次,一直可以采到12月初。每年大概能采80萬支,銷售收入150萬元左右。”基地管理人員豐志英一邊采收千鳥飛燕,一邊向記者介紹基地情況。
在離千鳥飛燕花卉區(qū)不遠的大棚內,正在給孔雀草幼苗蓋膜、破膜的團結村臘鵝寨村民字立瑞大姐已經在基地務工五六年了,她告訴記者,“我們在這個花卉基地做活,每天工資100元,需要加班時工資120元、130元不等,在家旁邊有這樣的務工機會,既能照顧家里、又能賺到錢,老板還對我們好,還是很好的。”
像字立瑞這樣的固定員工,春意花卉種植基地每年都有八九個,在采收和種植高峰期臨時工隊伍更是擴充至20余人,每年發(fā)放務工工資近60萬元,給周邊群眾鋪就了一條“花樣”致富路。“我們基地里的花采用邊采邊種、邊種邊采的階梯式種植模式,確保從3月到12月都有鮮花持續(xù)供應。同時也給周邊村民提供更多就業(yè)崗位,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務工增加收入。”豐志英介紹道。
從“傳統(tǒng)農耕”到“花樣經濟”,從“外出務工”到“家門口就業(yè)”,團結鄉(xiāng)用小小鮮花書寫著鄉(xiāng)村振興大文章。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每一朵綻放的鮮花都在講述著產業(yè)興、百姓富、鄉(xiāng)村美的動人故事。隨著“美麗產業(yè)”的持續(xù)壯大,群眾的“花樣”致富路將會越走越寬廣。“推動花卉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團結鄉(xiāng)將堅持內聯外引,著力在延伸產業(yè)鏈、價值鏈、利益鏈上下功夫,實現提質增效擴面:將積極為企業(yè)走出去、引進來搭建渠道,營造良好營商環(huán)境;將強化技能培訓,提高產業(yè)工人就業(yè)素質,切實從種業(yè)端、種植端、市場端不斷深耕細作,讓這一‘美麗產業(yè)’成為造福群眾的‘幸福產業(yè)’。”談起花卉產業(yè),團結鄉(xiāng)鄉(xiāng)長楊德帥充滿信心地說道。(趙雪梅 李繼明)
來源:云龍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