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穩住樓市”列為年度重點任務,一場覆蓋全國多城的房地產“保衛戰”悄然打響。近期,武漢、昆明、重慶等超10個城市密集釋放新政信號,從降首付、取消限購到收購存量房,政策工具箱持續擴容,一場“因城施策”的差異化救市行動正在推進……
一、政策風向標:從“止跌”到“回穩”,樓市開啟精準調控
今年兩會后,樓市政策進入密集落地期。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110個省市出臺超170條政策,核心邏輯直指“降門檻、促需求、穩信心”。例如,深圳、杭州等地將公積金貸款額度最高提至231萬元,常州創新推出“補充公積金”機制,允許自愿補繳提升貸款額度,直接降低購房者壓力。更有城市將首付比例壓至15%,疊加人才房票抵扣首付等福利,購房門檻創近年新低。
二、城市“個性化”出招:這些地方率先放大招
武漢:政策儲備“彈藥庫”待發
武漢明確“結合市場實際適時出臺政策”,暗示可能跟進降首付、利率優惠等措施,強調“持續用力”穩樓市。昆明:取消限購+融資輸血雙管齊下
昆明計劃打出“降首付、降利率、取消限購限售”組合拳,同時通過白名單融資機制緩解房企資金壓力,加速風險化解。重慶:政府下場“掃貨”存量房
重慶加大收購存量商品房規模,擬將其轉化為保障房或安置房,既去庫存又補足民生短板,被業內稱為“一舉兩得”的妙招。蘇州:瞄準“好房子”升級居住品質
蘇州擴大“智能建造、綠色建筑”試點,推動住房產品多元化,同步優化交易成本政策,吸引改善型需求入場。南京:借力城中村改造釋放需求
南京重點對接國家城中村改造政策,疊加購房補貼、稅收優惠等,意圖激活剛需和改善群體的購房意愿。
三、真金白銀支持:專項債、收購存量房成新抓手
除了地方政策,中央層面亦祭出“大招”。2025年專項債額度增至4.4萬億元,明確投向土地收儲和存量房收購,僅廣東一省已發行超300億元專項債用于回收閑置土地。此外,全國超90城啟動“以購代建”模式,將存量商品房轉為保障房,既快速去庫存,又緩解保障房建設壓力,形成“市場-民生”雙贏鏈條。
四、未來樓市怎么走?專家:短期看信心,長期看結構
當前政策已從“救項目”轉向“穩需求”,但市場分化加劇。一線及核心城市依托人口流入和資源集聚,去化周期已縮至11.3個月,回暖勢頭明顯;而部分三四線城市仍需依賴收儲、改造等政策對沖風險。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公積金松動、房貸利率下調、城中村改造提速,下半年樓市或逐步企穩,但徹底反轉仍需居民收入預期改善與房企債務風險化解的配合。
結語:
這場樓市“止跌回穩”戰役,既是政策與市場的博弈,也是民生與經濟的平衡術。當“低首付”遇上“好房子”,當“政府收購”激活“存量流轉”,普通人安家的門檻正在悄然降低。而這場變革能否真正托住樓市,或許答案就藏在每個城市的“個性化”答卷里。
(本文綜合自政府文件及公開報道,更多政策細節可查閱各地住建部門公告。)
#多地研究儲備房地產止跌回穩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