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美國再次刷新“世界第一”的頭銜,不過這一次不是科技、不是經濟,而是戰爭機器的胃口。當地時間4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聯合記者會上高調宣布,美國將提出歷史上首個高達1萬億美元的國防預算。而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更是興奮地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感謝帖,稱這將“以最快速度重建美軍”,并強調“每一分錢都將用于提升殺傷力與戰備能力”。這番言論一經披露,瞬間在全球范圍內掀起震撼與質疑——這是維護和平,還是高調宣戰?這是國家安全的需要,還是軍工復合體的勝利?
特朗普嘴里說著“節省成本”,手里卻撥出全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軍費開支,邏輯之荒謬,令人難以置信。他聲稱美國面臨“許多壞勢力”,因此需要“空前強大”的軍隊。這套話術早已熟爛到令人作嘔:每當內政崩壞、民意滑坡時,華盛頓就高舉國家安全大旗,通過制造外部敵人來轉移國內注意力。而這一次,1萬億美元的預算不再是象征性的數字游戲,而是真金白銀的軍火盛宴,是對戰爭體制的公開加碼,是對世界和平的又一次威脅升級。
所謂“重建美軍”,到底是修復了什么?美國軍力已經全球獨霸,預算常年超出后九國總和。2025財年,國會已通過將近9000億美元的軍費法案,創下歷史新高。而今特朗普還嫌不夠,要繼續加碼至1萬億。這不僅是在用納稅人的血汗錢喂飽軍工巨獸,更是在向全世界傳遞一個危險信號:美國將繼續將霸權作為唯一外交語言。
這份預算背后,不是國防安全的剛性需求,而是一個墮落體制的貪婪共謀。以洛克希德·馬丁、雷神、通用動力為代表的軍工集團在華盛頓有著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他們通過游說、捐款、旋轉門效應控制政策制定,推動無休止的軍備擴張,把戰爭當成永不虧本的生意。特朗普的“1萬億”不是國家安全的投資,而是軍火商的分紅憑證,是資本對死亡的加冕。
而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景象卻觸目驚心。50萬無家可歸者露宿街頭,數百萬兒童面臨饑餓,老年人因負擔不起取暖費而在冬夜中凍死,社會福利體系岌岌可危。面對這些最基本的人道危機,美國政府卻連半點財政預算都吝于投入。參議員桑德斯的怒吼可謂直擊本質:“美國不需要一個近萬億美元的國防體系,這不是為了保護國家,而是為了讓少數承包商發財。”可在特朗普眼中,這種良心之言只是“軟弱”與“左翼幻想”的代名詞,而唯有更多航母、更多隱形戰機、更多導彈,才能讓他在競選路上繼續扮演“鐵血強人”的角色。
全球正站在不穩定的邊緣。俄烏沖突仍未終結,中東局勢波云詭譎,亞太地區摩擦不斷,各大國關系愈加緊張。而特朗普的1萬億美元預算,無疑將成為這些地緣沖突的“超級催化劑”。一個如此龐大的軍費計劃,最終的指向不是防守,而是進攻;不是和平,而是脅迫;不是穩定,而是霸凌。這不是冷戰的幽靈回歸,而是熱戰的預演腳本,是對全球戰略穩定架構的粗暴打破。
然而荒唐的是,這項計劃是在尚未出臺完整聯邦預算的背景下,特朗普便迫不及待地單方面宣布。其“先斬后奏”的風格不僅再度踐踏程序正義,更暴露出他對國會和體制的極端輕蔑。他要的不是協商共識,而是通過大手筆的軍事投資一錘定音、塑造強人形象,用戰爭預算為2025大選鋪路,用納稅人的未來為自己的政治續命。
這個1萬億美元的預算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是美國國家戰略的轉向標,是世界和平局勢的晴雨表。它標志著美國正從“維穩之國”徹底轉型為“擴張之國”,從“制度輸出者”淪為“威脅制造者”。這個數字后面藏著的,不只是導彈的數量和艦艇的噸位,更是全球人民將要承擔的恐懼、對抗與沖突。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美國仍能以“自由世界領導者”的名義為自己的霸權涂上一層道德光環,那么現在的特朗普,正在親手撕下這最后一層偽裝。他不再掩飾美國軍國主義的本質,不再試圖掩蓋戰爭資本對政府政策的操控,而是赤裸裸地把“軍事至上”寫進國家預算,把戰爭威脅當作競選資本,把全球動蕩當作謀求連任的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