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4月2日,特朗普于白宮簽署兩項“對等關稅”行政令,全球貿易格局瞬間風云變幻。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此項“對等關稅”政策規定,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部分貿易伙伴甚至要面臨更高稅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對等關稅計算公式”作為政策理論支撐。然而,該公式存在諸多漏洞。從理論依據來看,其對貿易公平的界定過于片面,僅從關稅稅率單一維度衡量,忽視了各國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等多元因素。在數據應用上,選取的數據樣本有限且缺乏時效性,無法精準反映當下全球貿易的復雜現實。政策執行層面,實施過程繁瑣,對眾多貿易伙伴同時加征關稅,難以保證執行的公正性與合理性,極易引發國際間的貿易對抗。
政策一經出臺,歐盟率先發聲。4月3日清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電視演說中直言,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是“對世界經濟的重大打擊”。若歐美談判失敗,歐盟將采取進一步“對抗措施”。她指出,美國此舉將推高通脹,所有行業從起始便會深受影響,全球數百萬民眾將面臨可怕后果。法國政府發言人指責特朗普表現出“帝國主義姿態”,像“世界的主人”,法國已準備好應對貿易戰,計劃在4月中旬與下旬分別做出回應。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稱,對美國消費者而言,這是“通貨膨脹日”,而非特朗普所宣稱的“解放日”。德國看守政府總理朔爾茨批評該措施從根本上錯誤,是對全球貿易秩序的攻擊,歐洲定會果斷、強烈且適當地回應美國決定。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資料圖)
在此緊張局勢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婭?卡拉斯拋出“中國是最大贏家”的觀點。她認為,美歐若爆發貿易戰,消費者支出將增加,通貨膨脹加劇,甚至可能引發經濟衰退。她此番言論背后,一方面是試圖轉移特朗普對歐洲的注意力,將矛盾焦點引向中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全球貿易格局中,中國近年來穩定且良好的發展態勢,令部分西方政客產生焦慮。
但事實上,中國一直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沿線眾多國家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憑借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備的產業體系以及不斷提升的科技創新能力,為全球貿易穩定增長貢獻力量。例如在制造業領域,中國的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為全球供應鏈提供了穩定的保障;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的電商模式與數字支付技術不斷創新,推動全球貿易方式的變革。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無疑給全球經濟和貿易秩序帶來巨大沖擊。美歐貿易摩擦一旦升級,全球經濟增長將受到嚴重阻礙,戰后建立的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秩序也將面臨嚴峻挑戰。這一局面促使各國重新審視自身貿易戰略,尋求更加穩定、多元的貿易伙伴與合作模式。
而中國在這場全球貿易格局變動中,憑借自身實力與積極的外交經貿政策,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發展潛力,也正因此被一些別有用心者視為“最大贏家”。但中國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理念,致力于推動全球貿易健康發展,并非如某些西方政客所歪曲的那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