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海口榮山寮何時成為了一個網紅打卡點。
最近二年左右的時間里面,自媒體不斷轟炸,傳統媒體隔三差五報道,這一波波攻勢下來撓的人心癢。
清明節適合踏青,朋友相邀前往燒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探究竟。剛到地就憋了一泡尿,跟著指示路牌沿著海邊走,大概一千米左右來到了村委會駐地,偌大的一個院子停滿了車,也沒看到公共廁所,折返回來去了一個音樂餐吧上了廁所。因為這一泡尿,頭腦反復推演大大小小店鋪,哪家店鋪有廁所,在哪家上廁所會被拒絕,或者會被詢問點餐。
這是我來到這里,榮山寮給我見面禮。
回來之后簡單點評幾句,覺得這樣一個小漁村吹捧過盛,失望大于收獲……沒想到網絡炸開了鍋,居然大部分都認為榮山寮贊譽過盛,現階段還處于發展之中,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真實的聲音往往不好聽。而往往真實最可貴。
我展開說一說。
01
行程與過往
榮山寮偏居西海岸一隅,車過海口火車站,上了高架橋,拐進金沙灣四路,一側是沙坑,這一幕似曾相識。
十幾年前,我作為一個釣魚愛好者乘坐37路公交車跑來這里釣羅非魚,此處都是一些閑置的蝦塘。現在蝦塘僅存一部分,沙坑旁邊壘起好多墳墓,新沙土培起來的尖塔。天空霧蒙蒙,凄風冷雨,還真有一點“欲斷魂”的膈應。
大概假期進村的車輛太多了,管理方把進入榮山寮的路封了,晚到的游客只能把車停在道路兩側,徒步進入村中。
在說文解字當中,寮即小窗的意思。最新的考古發現寮也有長排屋的意思。榮山寮被譽為海口西海岸最后一個漁村。這里的房屋挨著房屋,排列雜亂無序,新建的房子則是鋼筋水泥結構,與老房子的瓦礫石墻非常不協調,除了主干道相對寬敞,其他道路基本上只能勉強通行一輛車。這是一個典型的海口村莊該有的模樣。
在海口新埠島也有類似的村莊,海口人喜歡有地就蓋房子,能蓋高蓋大都會把土地用到極致,為以后拆遷多拿補償。新埠島因為原著居民太多,房子蓋的太密,以至于拆遷太難,影響它后期的發展規劃。
從村中走到海邊,視野就開闊起來,沿海的沙灘平緩,沙子細膩。沿路都是一些新開的店鋪,繪圖的背景墻刷上“海南”兩個大字,二樓觀景的音樂餐吧,特色的美食小吃……
游客很多,音樂響亮,混雜頭戴斗笠的漁民穿行其中,也給海邊漁村增加一道亮色。道路上里面停著車,有人擺地攤。因為熱鬧,并不顯得雜亂。
這里毗鄰南港及新海港,不時有大船經過。如果天氣晴好,晚霞染紅天際,正巧海面波光粼粼,有漁船或者輪船點綴海面,整個海面沒有空洞之感,構圖的元件及色彩一應俱全,會有一種溢出屏幕的美。
沙灘、晚霞、音樂、美食等諸多元素就構成了網紅打卡點。但是也僅僅局限海邊這一塊沙灘值得留戀。
村中已經有了民宿,因為電動車開始運送旅客及行李。這里距離火車站,粵海輪渡很近。這是一大優勢所在。
總有人喜歡嘗鮮,總有人喜歡踩雷。
02
規劃與短板
盡管如此,我依然覺得不要對這樣的小漁村不要期望過高,媒體的尬吹往往誤入歧途。
第一點,榮村寮基礎設施落后,當前的格局限制發展上限。
榮村寮的地理位置相對海口市中心較遠,海邊的民居沒有特色,就算強行裝扮,狹窄的村道都已限制其發展空間,村中現有格局讓游客存量沒法突破上限。
以節假日為例,周邊的游客拖家帶口的來燒烤,游客一多停車就不太方便。海口的市民不會為了單純看日落、聽音樂、品美食就會選擇這里。此類的需求,海口及周邊可以替代地方太多了。
而普通游客如果想在這里放慢生活節奏,住進這里的民宿,前腳剛在海灘踩過沙子,后腳回到與村民混雜的民宿當中,很容易就從詩意拉回到現實之中,有多少人愿意一整天都呆著海邊發呆呢?
游客在村中行走乏善可陳,村中除了一些餐飲店,基本上沒有任何好玩好看的地方。帶著一個好奇心,探著一個腦袋往人家家里瞅,這很不禮貌。
試想一下,如果廈門曾厝安不是處在廈門市核心區域,這個小漁村能夠火起來么?泉州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據說不是東西塔,而是隱藏在民居當中的一些景點,一堵墻牡蠣墻,一個特色小院,一個隱藏在民居當中的寺廟等等。游客在古城行走,需要靜心才能觸摸到古城韻味,這才是千年古城的魅力。
很顯然,這些榮山寮都沒有。
第二點,定位太尷尬,取代性太強了。
一年前,榮山寮就被吹爆了。我當時接待一個朋友,她海口大部分景點都去過了,當時就想帶她來榮山寮轉轉。
現在想起來都后怕。孤男寡女跑這么遠來到這個荒郊野地,欲意何為?幸虧我當時選擇的是華彩海口灣,在某餐廳絕佳的海景位置喝杯咖啡,想聊天就聊天,不想聊天就對著無死角的海面發呆,一點都不違和。肚子餓了再找個餐廳吃個飯,銜接很順暢。
海口華彩海口灣同樣有沙灘,音樂廣場,它適合家庭游玩、商務聚會、高端時尚聚會,如果在這邊的海灘或者草地開放一點露營地(不知道露營地,燒烤是否開放),它難道不香嗎?
來榮山寮主要目的是看海,聽音樂,吃燒烤,玩沖浪,沙灘露營?
我看到一些年輕人穿著暴露服裝,手捧一杯奶茶或者咖啡在一堵墻后面擺pose拍攝半小時。年輕人理解的時尚、潮流其實很純粹,流于一堵墻,一盆花,一個簡單的布景。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可以在這里沖浪,玩滑板車等。除了這些,實在想不出來,它能持續吸引的群體是什么。
年輕人好糊弄,但是其他人呢?它當下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它的受眾目標到底是誰?
如果假日海灘恢復當年的活力,把燒烤攤位支起來,少男少女何需破費周折跑去榮山寮?如果市民要看海,新埠島碧桂園也有銀灘公園,那里的海難道就沒有治愈系風格么?
海口幾十公里的海岸線都已經修復連成一片,很多地方都可以開辟出一塊網紅地。網紅打卡點這類東西,生命力很短暫,孕育時間長,要走的時候,一場臺風就可以吹的煙消云散。
03
特色與發展
海口榮山寮可以說是“金絮其外敗絮其中”,它如何做大做強“海口西海岸最后一個漁村”,這個主題才是它該干的事情,否則跟其他海口海邊的村莊有什么區別呢?
一個地方要想發展,必須讓文化內核持續生長。據當地規劃,除了物質層面的改變,榮山寮村還注重文化的傳承與展示。這里也舉辦“讓漁回家”映像展,將漁村的自然風光、漁民的生活勞作一一呈現,展現出漁村獨特的魅力。未來,村史館的建設也已提上日程,它將成為記錄榮山寮村歷史變遷、傳承漁家文化的重要載體。
榮山寮目前最迫切改善就是提升硬件設施,盡可能不擾民的前提下把馬路拓寬一點,休整停車場,增加一點淋浴場所;從更人性化角度做好游客進村的數據管理。此外,村中盡可能從漁村文化當中提煉核心競爭力,哪怕多一點海魚加工的餐飲店,讓游客吃上物美價廉的海鮮,也是一樁好事。否則榮山寮消費高,那游客大老遠跑來找不痛快,圖什么呢?
海口很多景點本來很好,有些人為的因素讓其失色。例如現在的假日海灘很美,抬頭一望,多了一個半拉子的人工島,這就有點礙眼。海口白沙門同樣也有沙灘,當年還要建造亞洲最大的集市,如今大部分集市攤主已經撤退,沙灘又還給市民了。有些景點開發過程當中,對自然生態的保護不夠,違背民眾基礎強行造景,折騰一圈干不好,最后進入漫長的生態修復期。
榮山寮就是一個小眾的景點,真沒必要大張旗鼓的吹。鋒芒過盛,名不符實必傷其身。現實問題解決了,游客體驗稍好一點,口碑自然在外。
最可怕自身也在吹捧當中認清不了現實,背離民眾最樸實的需求,靠網紅湊熱鬧撐不起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