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將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為統領“三農”工作的戰略總綱,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繪制了宏偉藍圖。
《規劃》提出“三步走”目標:到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4萬億斤,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健全,和美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到2035年,農業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城鄉融合發展更加協調;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農業強國,實現供給安全、科技自立、鄉村秀美、農民幸福、國際競爭力強的發展目標。
《規劃》將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提出守牢18.65億畝耕地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堿地治理,發展木本糧油、深遠海養殖等多元化食物來源,健全糧食儲備調控和節約減損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針對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規劃》部署加快種業振興,建設南繁硅谷,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加強大型智能農機、丘陵山區適用機械研發,實施智慧農業建設工程,構建 “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絡和農業大數據平臺,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規劃》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放活土地經營權有效途徑,讓小農戶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圍繞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提出推動農產品加工流通升級,建設冷鏈物流設施,培育區域公用品牌和鄉村特色產業,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實施農業綠色轉型,構建糧經飼統籌、產加銷貫通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在鄉村建設與治理上,《規劃》要求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同時,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動縣域產業承接轉移,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規劃》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壓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強化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支持東部省份率先建成農業強省,鼓勵中西部地區探索特色化路徑。明確將糧食安全、耕地保護、農民增收等納入考核,建立長效監督機制,確?!耙粡埶{圖繪到底”。
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的出臺,標志著我國農業發展邁入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的新階段,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堅實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