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豐臺區新村街道組織開展了“法治賦能鄉村振興”主題黨建共建活動。自擔任樊家村“法治副村長”以來,國家法官學院鄭悅迪同志一直積極參與鄉村法治文化建設,為改善村域社會治理提供法律咨詢和建議,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鄉村治理。
首先,由樊家村黨總支書記安振輝帶領與會人員參觀鼎業未來健康產業園,為大家詳細介紹樊家村經濟發展、產業項目情況。國家法官學院向樊家村捐贈了一批涵蓋農村土地流轉、婚姻家庭、勞動權益保護、農業生產經營等法律領域的圖書,為村民們提供了便捷的法律學習資源。
隨后,國家法官學院民商事審判教研部主任李成斌、民商事審判教研部教授胡云紅、民商事審判教研部講師鄭悅迪三位專家,圍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的立法背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組織機構與治理機制、財產經營管理和收益分配等法條內容,結合典型案例和法律實務,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進行了深度解讀。
講座后,與會人員圍繞農村集體組織股權分配等實際法律問題開展了深入交流研討。會議強調,要打造雙向賦能的創新平臺,在為樊家村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文化建設提供法治智力支持的同時,選取農村治理鮮活樣本和典型案例,以法治基層實踐反哺法學理論研究。
豐臺區“法治副村長”工作機制建立以來,新村街道攜手法治副村長扎實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著力打造“三個平臺”,探索建立了黨建引領協作共建、法治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實踐,為轄區農村基層治理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一是打造“黨建引領的實踐平臺”,構建“組織聯建+法治賦能”的雙引擎。新村街道以黨建為引領,按照“組織共建、陣地共享、活動共融”的原則,建立法治副村長所在單位和任職村黨組織之間的長效共建合作機制,推動雙方黨員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中互學互鑒,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二是打造“法治惠民的服務平臺”,實現“精準普法+源頭治理”雙突破。攜手法治副村長,充分利用國家法官學院法學專業優勢和教師資源力量,供給各項精準法律服務,為村民破解多項基層治理法律難題。三是打造“雙向賦能的創新平臺”,激活“智庫支撐+實踐反哺”雙循環。一方面依托學院法律人才優勢,為樊家村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等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以實踐反哺法學教育,選取農村基層治理鮮活樣本和典型案例,為學院教學科研提供法治實踐沃土,實現共建共享、互促共進。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