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以從楊樹的韌性與頑強中,領悟出如何面對困難、堅守信念的真諦。
也許是聽過太多鬼怪故事的原因,孩提時代膽子小得天黑不敢出門。有一次,晚飯后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游戲,在一個無處可藏的空闊地帶,情急中躲在楊樹后邊逃脫了被俘的危險,興奮之余抬頭望了一下樹干,突然發現一只碩大的眼睛正陰森森地盯著自己,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一溜狂跑著逃回家去。
祖母見我上氣不接下氣的狼狽模樣,忙問緣由,我驚魂未定地說:院外楊樹上長了個十分嚇人的眼睛。沒想到奶奶聽后哈哈大笑,一邊把我摟進懷里,一邊調侃道:楊樹傷口結個痂,就把我們家的小男子漢嚇成這個樣子呀?我不服氣地辯解:真的是眼睛,不是傷疤!奶奶說:是的,一個像眼睛的傷疤。我問為什么要像眼睛?奶奶告訴我,受了傷的楊樹會分泌一種液體保護傷口,長成眼睛是為了防止再次受傷。就像人一樣,做了錯事、受了委屈,就要多長個心眼,這樣才能慢慢成長起來。長大之后,盡管逐漸明白了奶奶話中的深刻含義,只可惜大半生仍不斷為秉性的耿直而吃虧,但見風使舵的心眼一直沒有長出來?;字昊仡^反省,總不免有幾分愧對老人教誨的負疚感。
因為這個偶然的際遇,卻也牢牢記住了楊樹的眼睛。任何時候見到楊樹,首先想到的全然不是它偉岸的身姿和婆娑的樹影,而是那些鈐刻在粗糙樹皮上一只只或睜或閉的眼睛。看久了,總能讓人心生感慨,且不由自主地開始欣賞并逐漸喜歡上它們。
楊樹為了自我保護,在褪去青苔的灰白樹皮間、在布滿年輪皺紋的裂痕處生成的這些眼睛,有的圓潤如嬰兒的瞳仁,帶著初生牛犢的無畏;有的猶如巨人的豹眼,怒目圓瞪地盯著遠方;有的被歲月拉長成鳳眼,在細密皸裂的眼尾中陷入深思,楊樹的眼睛如此這般地,或清晰記載著歲月的滄桑,或深刻詮釋著生命的本質。盡管它們不動聲色地靜靜地注視著這個世界,但依然可以視為充盈強大生命力的智慧目光,因為,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楊樹的眼睛,就能真切聆聽到楊樹的心音,體會出生命的堅韌與美好。
楊樹沒有高貴的身份,對生長的環境一點也不挑剔,有時候折下一截樹枝插入土里,只要水分充足即可成活,它們或成行成列地排列在道路兩旁,或成片成林地生長在荒漠的田野邊緣,為人類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速生木料。而楊樹的眼睛,幾乎伴隨著楊樹從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生命歷程。春回大地的日子,楊樹的眼睛里閃爍著勃勃生機,嫩綠的芽苞頂破冬眠的殼,像嬰兒剛剛睜開的眼,透過枝頭探出的嫩綠新芽,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陽光為樹身通體鍍上溫暖的春色,微風吹拂下嫩葉簌簌作響,若新的生命在輕聲訴說著春天的故事。夏日里看著濃密的枝葉遮天蔽日,為人們送去一片陰涼,樹冠灑落的斑駁光影,恰似楊樹的眼睛里跳動的音符。深秋望著漫天的落葉在空中飛舞,與光禿且挺立的枝干形成鮮明對比,更像是演繹一場生命的舞蹈。冬季里,樹枝上雖然掛滿冰凌,楊樹冷峻的眼睛卻毫無懼色地端詳著寒風的呼嘯與雪花的飛揚,任憑風雪侵襲照樣泰然自若,在枝葉剝落的細微聲息里卻暗自蘊藏著年輪轉動的轟鳴,無形中為凜冽的寒冬增添了一份豪邁的詩意。楊樹就這樣以它的慧眼,見證著四季的更替和生命的輪回,它們以一種質樸而堅韌的方式,守護著養育它的這片土地,眼神里既有對生命的敬畏,也有對自然的感恩,更有對未來的期冀。
在楊樹的眼睛里,我們可以看到人類自己的影子。作為同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命共同體,每一種生物都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經歷著生命的風雨。楊樹長出的眼睛,不是為了窺探人間私密,而是為了把所有風霜雪雨都釀成琥珀,它用樹皮記錄年輪,用枝芽丈量光陰,用根系擁抱大地,用堅忍不拔的生機與活力,昭示人類生命的美好和珍貴。人們可以從楊樹的韌性與頑強中,領悟出如何面對困難、堅守信念的真諦。尤其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想到楊樹生存的艱辛、想起它在風霜雪雨中傲然挺立的身影,勢必就不會失去對于未來的信心和希望,就能夠重新煥發出不畏艱險、負重前行的力量和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