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贏了。
一場耗時近兩年的拉鋸戰(zhàn),終以勝訴收尾。造謠者“超能攝影陽陽”與“懂瓜呱”低頭認錯,不僅手寫道歉信,還登上《上海法治報》。賠償金?他直接捐了——不是為了錢,只為正義落地有聲。
對蔡徐坤來說,是沉冤昭雪;對網(wǎng)絡(luò)來說,是一個清晰信號——謠言,有代價。
2023年,一眾娛記披著“爆料人”外衣,甩出幾張圖、編排幾段詞,就開始指控蔡徐坤“私生活混亂”。照片真假混剪,言辭斬釘截鐵,造謠者忙著收流量,網(wǎng)友忙著吃瓜,人設(shè)不倒就不罷休。
而圖片中涉及的當事人很快出面否認——與蔡徐坤毫無關(guān)聯(lián)。可辟謠的聲音被熱度吞噬,真相被戾氣掩埋。
蔡徐坤第一時間報警起訴,但法律程序講證據(jù)、要時間。而造謠只要嘴皮一動。于是熱搜霸榜、輿論失控、標簽亂貼,他的名字成了流量提款機。
兩年后,法院的判決書終于落地。污蔑者認罪,網(wǎng)絡(luò)還他清白。但這一路走來,成本太高,等待太久。
央視也在同一天報道:相關(guān)部門正持續(xù)整治這類低俗造謠行為。蔡徐坤案中那幾個造謠者的名字,赫然在列。
這不是孤案。造謠的模板已經(jīng)量產(chǎn)成套路:
比如上個月,網(wǎng)民徐某用AI拼湊爆款關(guān)鍵詞——“頂流明星”“境外豪賭”“輸光十億”,捏造出某明星在澳門連賭7天、抵押豪宅的狗血故事,圖文并茂,瞎編亂造。
網(wǎng)友瞬間點燃,從周杰倫猜到黃曉明,一個比一個真。
最終?徐某被行政拘留8日,草草收場。
但這波“瓜”早已滿網(wǎng)飛,傳播者卻無感,繼續(xù)下一輪。
現(xiàn)在的謠言,不再是無意誤傳,而是蓄意設(shè)計。從“內(nèi)部消息”到“圖說故事”,再到“直播爆料”,整套流水線精密運作,哪怕翻車也能秒刪改口,下次繼續(xù)。
“超能攝影陽陽”正是如此。他不是第一次造謠,也不會是最后一次。有恃無恐,不知悔改。娛樂圈的八卦賬戶,有多少就是靠這種“造謠-火了-刪帖-等下個瓜”的節(jié)奏活著?
諷刺的是,公眾人物在這場博弈中竟成了“弱勢群體”。造謠者在暗地丟雷,他們卻必須站到陽光下一一拆解,拖一人、毀一劇、斷一線,全憑幾張P圖、幾句語焉不詳?shù)摹奥犝f”。
辟謠的成本高到荒謬。職業(yè)被耽誤,團隊被誤傷,聲譽被碾壓,只因為晚了一步“出面澄清”。
寧浩的《紅毯先生》里,劉德華飾演的角色也曾無助地說出那句:“真相不是這樣的。”而他得到的回應(yīng)只有:“真相不重要。”
這句話,比謠言更可怕。
被謠言傷害的從來不止明星。
普通人呢?一樣。
有人只是和長輩拍了藝術(shù)照,就被編排成“傍大款”;有人照片被盜用,被寫成“女海王”,開房百人、揮霍男友錢財,直到她不得不曬出身份證,一條條駁斥——這不是她的名字,不是她的學校,不是她的人生。
最惡毒的不是編故事,而是逼你“自證清白”。
而AI的介入,讓謠言制造變得更快更容易。一張假圖,一段配文,就能炮制八百個版本的“事實”。真相永遠慢一步,而傷害早已發(fā)生。
蔡徐坤耗了兩年才打贏官司,那普通人又能靠什么?
國家這幾年確實在下狠手。公共領(lǐng)域造謠,已經(jīng)動輒行政拘留、刑事處罰。但針對個人的造謠,還遠遠不夠。
一個造謠者道個歉就能全身而退?那受害者遭的難,誰賠?
別講道理了。道理沒有用,真正有用的,是法律介入,是罰款、判刑、登報、道歉,一個都不能少。
蔡徐坤維權(quán)是一個標志。也是一次警告。
再看看之前那個取快遞被造謠的谷女士,不僅讓造謠者落淚認錯,還判了誹謗罪、緩刑兩年。
這才是該有的樣子。
讓這些動嘴造謠的,在法律面前閉嘴。
我們需要更多像蔡徐坤、谷女士這樣不肯忍的人。也需要一個更干凈的輿論場,不是為誰開脫,而是為每個人撐起一把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