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春風輕吻媯川大地
延慶煥發出勃勃生機
勤勞的延慶鄉親
也緊隨春天的腳步
陸續奏響了春耕的歡快樂章
走進永寧鎮的碧森園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生菜育苗和定植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大棚里,生菜苗盤漂浮在營養液池上,根須如銀絲般垂落,幼苗在陽光下一片新綠。
“我們采用葉菜漂浮育苗技術,根系發達,移栽成活率超過95%!”這些稚嫩的幼苗,在智能環境控制系統的悉心照料下,“住”進了恒溫恒濕的“智能公寓”。工作人員開心地介紹著,“不僅如此,水肥供給系統更是精準到了每一毫升,實現了節水節肥30%的顯著效果。同時,育苗周期也因此縮短了一周,做到了品質與產量的雙重提升!”
據了解,碧森園基地的蔬菜種植面積達950畝,已取得綠色認證750畝,園區以生菜種植為主,面積約560畝,年育苗能力達1000萬株,不僅自給自足,其培育的優質種苗還惠及周邊農戶,帶動了地區生菜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在大榆樹鎮的北京綠惠種植專業合作社生菜田里,生菜種植前的鋪膜作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鋪膜機將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整齊覆土,為生菜生長過程中保墑、增溫、防草提供全程保障。合作社理事長李建軍說:“這膜不用回收,直接在土里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與普通PE地膜相比,一畝省了200元廢棄地膜回收成本,還能‘一膜管兩茬’生菜,省錢省事兒還環保!”
2024年,在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延慶區農業農村局植物保護站的支持下,延慶區開展了農業技術指導和推廣,通過一膜兩用技術、全生物降解地膜技術、可降解吊蔓繩等技術,治理農田白色污染,節省農田廢棄地膜回收成本,畝減少農用塑料6公斤以上。2025年,全區示范面積將達2000畝,同步開展千畝農膜機械化回收社會化服務,讓農田“塑料污染”治理邁入快車道。
近年來,延慶通過先建后補舊棚改造項目和延慶區綠色產業帶提升項目,新增了日光溫室智能環境控制系統、園區氣象數據采集顯示器、溫室大棚智能霧化打藥系統、園區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等新型智能裝備;引進了生菜、甘藍等葉菜新品種;推廣應用日光溫室葉菜漂浮育苗、塑料大棚越夏育苗等新技術,相比傳統模式更加節約成本、增加效益、提高品質。今年,區農業農村局還將在育苗、生產、加工等多環節提升蔬菜全產業鏈配套技術,為農戶提供科技支持,確保新一年的豐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