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電影?”
關于這個問題,無論是理論家、影評人還是電影創作者,在電影誕生的130年間,都以自己的方式給出了不同的回答,將個人的思考轉化為熾熱的銀幕告白。
當這個經典問題被反復探討后,一個新的追問逐漸浮現:
“什么是電影院?”
對于這個新問題,回應者卻寥寥無幾,尤其對創作者而言,他們更愿意投身于“元電影”的世界,充分利用自己的觀影經驗,將自己對電影熱烈的情感以電影的方式完全展現。
然而,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甫木元空導演的《從電影起航的BAUS劇場》(BAUS: The ship's voyage continues)恰恰回答了這個問題。
影片聚焦于BAUS劇場——這座位于日本東京吉祥寺地區的著名電影院及現場表演場所,通過三代經理人的視角,圍繞這座文化地標自建成到關閉的歷程,講述了電影興衰與代際傳承的近80年來的悲歡離合。
在甫木元空的鏡頭下,對BAUS劇場進行影像創作的過程,呈現為一次關于社區、代際與迷影文化的電影院考古之旅。
同時,BAUS劇場作為影片最為核心的場景,甫木元空通過對多種媒介的引用與插入,使得本就囊括了電影、落語和戲劇等不同藝術演映形式的BAUS劇場,在銀幕上蛻變為比物理空間更豐盈的“影像現場”。
在電影所呈現的BAUS劇場中,能夠看到甫木元空對媒介作為原材料和敘事方式的細膩感受和大膽使用。在他手中,時間的變化不再僅僅依靠鐘表的指針旋轉;簡報的制作、新聞的穿插,甚至分屏的變換,都豐富了我們對于電影時間的想象和感受。
而曾經只是停留在圖書專著和專題片的電影史,因為甫木元空在不同媒介之間進行的有趣聯系而更加生動,從三味線到留聲機,從電影弁士(電影默片解說員)到落語表演者,電影的發聲有色過程,同樣伴隨著探索與抗拒。
在歷史的浪潮中,由染谷將太飾演的實男,永遠相信電影會有未來,總是樂觀應對一切變化,即使他的身邊人對他的熱情或昏昏欲睡、或嗤之以鼻、或難以理解……
與其他同樣使用了多種媒介的電影或者當代藝術作品相比,甫木元空的迷影精神充斥著《從電影起航的BAUS劇場》的每一寸影像,這種迷影的氣質也成為甫木元空回答“什么是電影院?”,以及與此相關的上一個問題“什么是電影?”的重要支點。
在2025年,新技術的發展與電影市場的振奮,讓每一個電影人和電影觀眾都開始重新思考曾經消極的電影預言。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會對電影的未來再次產生動搖,但這個時候,《從電影起航的BAUS劇場》的意義就格外突出。
它作出了新的預言,電影和電影院不會徹底消失,它們會像BAUS劇場一樣,從井之頭會館到M·E·G電影院再到最后的BAUS Town,只是變換了面貌與存在形式。
正如影片最后所說的那樣:“船的航行仍在繼續”。只要我們還熱愛電影,還相信電影擁有未來,就可以從現在起航,前往銀幕為我們展現的過去與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