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逐步推行教育制度的完善化與多樣性建設,漸漸取消了過去長期存在的一些知名私立大學,整合重組成為如今的民辦大學體系。
而在發展過程中,一批民辦高校被批準實施本科教育、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獨立學院紛紛轉設、新興的高水平民辦高校浪潮迭起,民辦高校“低層次”辦學的固有印象逐漸被打破,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就是高水平民辦院校的代表。
也許是因為突出的辦學實力,每年都有許多考生對該學院的辦學層次有所疑問,不清楚是一本還是二本,其實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是傳統意義上的“二本院校”,但是實力確實遠遠高于層次。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坐落于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地處大連軟件園核心區域,現有軟件園校區和博川校區兩個校區,不僅風景宜人,從整體的辦學水平來看,該學院無論是硬件設施的完善程度,還是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軟件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不僅在2024軟科中國民辦高校排名(主榜)理工類高校全國第三。2024年,在武書連中國一流民辦大學排名中位列全國第二。學校更是連續多年被新華網、中國網、搜狐、新浪、騰訊、央廣網等媒體評為“中國最具實力民辦大學”。
而這些數據背后,是學校將專業建設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抓手,形成了良性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學校在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評選中共獲批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批數量全國民辦高校第一。15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涵蓋工、管、藝、文4個學科門類,占該學院開設本科專業數量42%,覆蓋在校生數近70%。
作為遼寧省首批向應用型轉型的試點高校,學校主動將專業設置與數字經濟發展同頻共振,這種 "產業需求 - 專業建設 - 人才培養" 的閉環模式,培養了大量應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的深化,則為這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落地載體。學校緊密依托東軟的IT服務優勢和大連高新區的產業優勢,構建了產教融合、面向應用的辦學體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協同共贏的運行機制,創造性地提出并在全校范圍實施了TOPCARES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企業需求的互補對接。
作為以 IT 教育為特色的高校,學校與全球科技巨頭的合作貫穿人才培養全鏈條。不僅與華為共建 "華為 ICT 學院",還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聯合研發。
與另一“大廠”百度的合作則聚焦大數據與智能駕駛,聯合開設 "百度智能云大數據分析" 定制班……騰訊、阿里、惠普、東軟等多家國內外知名IT企業同樣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產學研合作,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和實習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結合全文,我們不難看出,考生和家長在選擇高校時,除了關注院校層次外,更要了解辦學實力,才能不錯過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這樣的優質高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