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諸葛會南陽主題活動 河南省三國文化研究會諸葛亮分會 供圖
2025年3月19日(農歷乙巳年二月二十日),時值明世宗嘉靖帝欽定的南陽諸葛武侯春祭日,來自天津、山東、江蘇、河南等地的諸葛后裔代表,與河南省三國文化研究會專家學者、南陽各界人士、社會網友代表齊聚“天下第一崗”河南南陽臥龍崗,以傳統禮儀共同緬懷“智圣”諸葛亮,弘揚“鞠躬盡瘁”的家國精神。
明代宮廷藏本諸葛武侯標準像復制品 河南省三國文化研究會諸葛亮分會 供圖
上午九時許,紀念活動在莊重鼓樂聲中啟幕。河南省三國文化研究會諸葛亮分會會長馬德周、著名文化學者石小生誦讀頌辭與祝文,以鏗鏘詞句,將諸葛亮從躬耕隴畝到六出祁山的一生功業娓娓道來,贊頌武侯“公有大勇,一葉扁舟結劉吳之盟;先生大智,扶大廈將傾終使國家復興”。據悉:南陽諸葛武侯紀念活動起自三國末期蜀漢故將黃權,唐宋以降香火鼎盛,到明代嘉靖年間達到頂峰,世宗皇帝朱厚熜先后于嘉靖七年和嘉靖十八年兩次頒旨,欽定祭文,以朝廷祭禮來紀念諸葛丞相,確定南陽春秋二祭規制并頒行天下。特別是以“仲春次丁日”為春祭時間節點,作為明代官方武侯春祭禮儀規制僅此一例。
四省市諸葛武侯后裔代表與專家學者合影 屈存 攝
紀念活動高潮出現在《出師表》全場誦讀環節。在南陽諸葛亮文化研究者高靜帶領下,四百余名參與者齊誦“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聲震古柏蒼翠的武侯祠。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省三國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建魁表示:“《出師表》集體誦讀是河南南陽傳承已久的文化風景線,令歷史上的武侯公祭和今天諸葛后裔家祭禮完美銜接,通過沉浸式體驗向公眾展示文化傳承,彰顯中華民族的忠貞氣節和家國情懷。”
天津武清“南陽諸葛”家璽復制品 諸葛運江 攝
文化展示環節亮點紛呈:河南省三國文化研究會諸葛亮分會向廣西陽朔諸葛保滿等頒發顧問聘書,向四省后裔代表敬贈《諸葛武侯像》,此像是南陽臥龍崗傳自明代武侯官方標準像,其石刻現存于躬耕亭,這是南陽武侯像的首次跨省傳承;天津武清“南陽諸葛”家璽復制品經交接禮儀敬獻供臺,這件傳承六百余年的宋代御賜玉璽是諸葛武侯后裔永遠的家族歷史記憶;山東臨沂后裔敬呈新修家譜、丈二《誡子書》,與仿制木牛流馬同臺展示,展現武侯文化永續傳承與后世千秋景仰。據漢文化學者顧世創介紹:今年春祭遵照明代嘉靖年間儀軌,新增的“武侯標準像頒授”“家璽傳承”等環節突出南陽特征,旨在打造諸葛文化IP,未來擬聯合各地諸葛武侯后裔聚集地共同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諸葛武侯后裔代表與南陽武侯標準像合影 屈存 攝
其后的家祭儀式上,四省市武侯后裔代表依古禮行三獻之儀。主祭官諸葛廣福恭讀祭文,司禮官諸葛福煜率眾齊誦《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訓誡聲在古建筑群間久久回響。春日暖陽映照著武侯祠前的“千古人龍”匾額,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既是對智圣精神的追慕,更是對“敢上九天攬月”民族自信的當代詮釋。正如祝文所言:“前有盡忠報國彪炳史冊之壯懷激烈,后有民族復興精神薪火相傳。”
活動期間,諸葛后裔與專家學者進行深入交流,部分后裔還自發踏訪南陽三國文化遺跡,實地查勘唐河縣桐寨鋪諸葛莊、諸葛井,湖陽鎮隆山遺址等。首次參加南陽文化活動的江蘇常州金壇諸葛亮研究會副會長諸葛華明說:“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我今天終于在河南南陽親眼得見諸葛武侯遺跡,不勝感慨。今后我們將努力做好橋梁,傳播好武侯文化,讓子孫后世永遠以此為榮。”(作者:王景偉 趙志強)(原載于2025年4月2日南陽廣播電視臺云上南陽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