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以來,國產劇算是和刑偵類型“杠”上了。
刑偵劇一部接一部,幾乎沒有空窗期。
要么是還原了曾經的真實懸案,要么是劇情高能、畫面尺度驚人。
其實回顧過去三年,得益于審核尺度的放寬,幾乎每年都是刑偵劇大年,好作品應接不暇。
今天,皮哥就帶大家盤點一下近三年口碑最好的十部刑偵劇。
它們有的充滿爭議,有的熱度空前,還有的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桿作品。
下面,我們從第十部開始說起:
第10名:《黃雀》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7.1/2025年
國內首部鐵路反扒題材劇,《對手》原班人馬的班底精心打造,竟然拍出了諜戰(zhàn)劇的質感。
一樁失竊案牽出文物走私、軍閥陰謀、人體實驗,信息量巨大,24集塞滿48集的密度,網友調侃“編劇怕不是真干過小偷”。
這部劇不只是滿足了破案的爽感,更是科技狠活拉滿:
乞丐唱的蓮花落是摩斯密碼,翡翠耳環(huán)暗藏盜墓族徽,犯罪鏈條背后是底層生存困境。
正如劇中的臺詞說的那樣:真相只有一個,但找到它的路千回百轉。
如果說之前的《對手》,是一次大膽的現代諜戰(zhàn)劇嘗試。
那么這一部《黃雀》,就是在刑偵劇領域的進一步探索。
導演讓警察與盜賊共享敘事視角,讓觀眾在不斷的燒腦反轉中,能看到罪惡的土壤里,也埋藏著整個時代的無奈。
讓人驚喜的是,兩位主演郭京飛和秦嵐都活成了中生代演員的“破局者”。
郭京飛被稱為“廢柴專業(yè)戶”,在《都挺好》《對手》《我是余歡水》里都用松弛的表演明確了自己的標簽。
但在本劇中,他演了一位硬核的反扒警察,是個“刺頭”,辦案橫沖直撞,甩掉了之前廢柴的人設,能用三秒鐘的面部抽搐演繹信念崩塌。
秦嵐更是驚喜。
之前多出演白月光一類的角色,但在本劇中,她飾演的黎小蓮是個雙面人。
白天是潔癖醫(yī)生,夜晚化身盜墓女王,旗袍下藏槍套,吳儂軟語中埋殺機。
她主動爭取這一角色,以盲打戲份展現狠辣,咬下惡徒耳朵的鏡頭讓觀眾直呼“汗毛倒豎”。
這部《黃雀》,兩人攜手打破表演定式,貢獻了一場“狼人殺”式刑偵劇。
此外為了拍好這部劇,劇組下了很大的功夫,1:1復刻的荔城火車站,蒸汽機車吞吐陰謀云霧,煤油燈投射詭譎光影,200套手工旗袍勾勒時代風情。
《黃雀》給2025年的刑偵劇開了一個好頭。
第9名:《棋士》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7.5/2025年
王寶強的《棋士》一播出,立刻引發(fā)巨大爭議。
有人說這是王寶強闊別電視劇領域12年后的王者歸來,有人卻嘲諷這部劇不過是對《絕命毒師》的拙劣模仿。
有人說王寶強再次貢獻了炸裂的演技,還有人說除了寶強的演技,其他沒啥看頭。
《棋士》究竟拍得如何?
有一點可以肯定,這部劇罕見的以“反派第一視角”來敘事,一樁信用社劫案牽出洗錢黑幕,圍棋老師黑化,兄弟鬩墻,階層碾壓。
“出了社會,你要學會輸棋?!?/p>
一場兄弟殊途的故事由此展開。
從劇情梗概來看,真的和《絕命毒師》太像了,導演也承認拍攝時確實借鑒了那部劇。
但除此之外,這部刑偵劇也拍出了時代特色,撕開了世紀初社會變革的暗面。
崔業(yè)的黑化絕非偶然。
少年時因兩包白糖輸掉省隊名額,中年時目睹企業(yè)家靠走私暴富,連救治病兒的希望都被醫(yī)療體系碾碎。
當“天道酬勤”淪為笑話,棋盤便成了他唯一能掌控的秩序。
這種扭曲恰是時代的共謀:父輩將全家命運押注“天才”的偏執(zhí),兄長以“長兄如父”姿態(tài)施舍的憐憫,商人用資本踐踏規(guī)則的傲慢。
正如崔業(yè)焚燒黑店時的獨白:“這世道,老實人連當棋子的資格都沒有?!?/p>
最絕的是“棋盤殺人”橋段——
劫匪逃亡路線竟與棋譜布局完美重合,蒸汽機車轟鳴聲恰似落子時的驚雷,這些元素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里人們心中的潮濕與焦灼。
王寶強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出色,從“草根傻根”到“瘋魔棋士”,他甩掉喜劇標簽,以陰鷙眼神與抽搐面肌演繹被時代碾碎的天才困獸。
整部劇就是他的表演秀。
他飾演的崔業(yè),白天是佝僂著背被學生嘲笑的窩囊棋師,夜晚化身用棋譜策劃完美犯罪的“暗夜君王”。
用“李代桃僵”布局反殺劫匪,借“逢危須棄”算計親哥,甚至將妻子化作“棄子”保全局。
最驚艷的是王寶強的“眼技”進化史。
面對劫匪時瞳孔地震的恐懼,算計哥哥時眼尾下垂的偽善,焚燒黑店時“下三白”透出的冷血——每一幀都是人性墮落的解剖圖。
當然這部劇也有硬傷,如配角集體降智,劇情強行復雜化。
但瑕不掩瑜,整體看王寶強還是保住了自己在電視劇領域的金字招牌。
第8名:《烏云之上》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未出分/2025年
孫儷暌違三年的新作《烏云之上》終于在4月3號開播了,這部劇里她和羅晉二搭,演繹了刑偵版的《安家》。
盡管只播出了4集,但讓人很上頭。
全劇以一樁碎尸案開局,牽涉出了刑警鐘偉(羅晉 飾)失蹤之謎,更將毒品走私、警隊內鬼、權錢交易編織成一張血色大網。
一具碎尸的四個拋尸點,竟暗合城市地下毒品運輸路線;韓青(孫儷 飾)止痛藥瓶上的劃痕,成為破解鐘偉失蹤密碼的關鍵。
暴雨中的泥濘現場、蒸汽氤氳的老城街巷,讓壓抑窒息的氛圍感拉滿。
開播前一直疑惑,孫儷為什么會接這部劇。
開播后找到了答案——
女主韓青身上那種執(zhí)拗勇敢的勁兒,就像為她量身打造的一樣。
短發(fā)凌厲如刃,勘察現場時指尖捻過證物的專注,審訊時用沉默施壓的壓迫感,甚至因長期熬夜辦案泛青的眼眶,都讓韓青這一角色血肉豐沛。
羅晉這次以“消失的男主角”出場。
預告片中那句“別再找我了”的苦笑,失蹤前夜給韓青發(fā)短信時刪刪改改的指尖特寫,讓人不禁好奇,他究竟是黑警還是殉道者?
當然有人詬病這部劇有不少雷點。
比如劇情太平,前幾集雨戲過多導致“畫面臟得看不清”,第一集4分鐘一個碎尸特寫還打了馬賽克。
究竟是好劇還是雷劇,我們不妨再追下去。
第7名:《庭外》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7.6/2022年
《庭外》的陣容堪稱兩王帶四個二。
導演是拍出《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的張黎。
編劇是寫出《白夜追兇》的指紋。
主演是羅晉和夏雨。
2022年,這部新劇一開播,便以“雙單元敘事+雙雄博弈”的設定吸引了很多觀眾。
全劇21集《盲區(qū)》與《落水者》兩個篇章。
第一個故事聚焦法官魯南(夏雨飾)的死刑復核謎局,故事集中在16個小時內,給人一種緊迫感。
而在結尾牽出了第二個故事的線索。
第二個故事是一樁離奇無尸案。
主人公喬紹廷(羅晉 飾)身為金牌律師,在代理一樁“離奇無尸案”刑事案件時被陷害成為犯罪嫌疑人,跌入人生至暗時刻。
這種行政與律政的結合,案中案的嵌套,給人很大的新鮮感。
劇中“法官臥底查案”的設定雖被詬病“司法越界”,但夏雨以松弛的痞氣與縝密的邏輯,硬生生將爭議化為角色魅力,有一種看《無間道》的感覺。
羅晉也不再是溫潤如玉的公子哥。
面對困境,被萬茜勒脖瀕死時的窒息感、與李光潔對峙時的爆發(fā),將喬紹廷的孤勇與偏執(zhí)刻入骨髓。
制片人用“劇拋臉”三字評價他,恰如其分。
同期《幸福到萬家》中溫潤關濤與《庭外》里瘋魔喬紹廷的同屏對打,堪稱演技修羅場。
可惜創(chuàng)作者功課沒做好,讓司法者“越界”查案,以刑警、法官、律師的三方視角解構正義邊界,有點幼稚。
女性角色塑造亦兩極分化,萬茜飾演的陳曼僅憑眼神震懾全場,部分女警的“降智”表現則成槽點。
瑕不掩瑜,它依舊是難得的精致刑偵劇。
第6名:《三叉戟2》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7.7/2025年
5年后,《三叉戟2》原班人馬集結,用豆瓣7.7分的成績,超越了第一部的7.5分,成為國劇開年黑馬。
崔鐵軍(陳建斌飾)的“更年期綜合征”、徐國柱(董勇飾)的鐵漢柔情、潘江海(郝平飾)的升官執(zhí)念,讓人直呼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
第二部延續(xù)了第一部的“樹狀敘事”:從傳銷到養(yǎng)老照片,從網紅美容貸到AI換臉電信詐騙,主打一個接地氣。
相比第一部聚焦P2P大案子,這一部更注重“反詐+煙火氣”,比如用雞蛋騙老年人體檢的細節(jié),很多觀眾都遇到過,更有代入感。
導演是情緒的調動高手,既有傳統刑偵劇的緊張氛圍,但時不時用哥仨的插科打諢來稀釋這種沉重感。
比如三人在墓地發(fā)現恩師墓碑被毀時,前一秒悲憤交加,下一秒竟因“誰帶錘子修墓碑”拌嘴,瞬間拉回市井氣息。
這種“一邊破案一邊嘮家常”的節(jié)奏,雖被部分觀眾批評拖沓,卻也讓角色更像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捉拿兇手時氣喘吁吁,面對買房壓力也焦頭爛額。
《三叉戟2》用貼近生活的詐騙故事,讓觀眾在笑聲中提高了防詐意識,刑偵劇不只是獵奇,還有溫度。
第5名:《我是刑警》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7.7/2024年
一部古典主義的刑偵劇,以橫跨30年的真實大案為藍本,帶我們回到了20年前國產刑偵劇的盛世。
改編自1991年鶴崗“1·28”特大持槍搶劫案,單集下線12人的“地獄模式”開局,瞬間將我們拽入了90年代刑警辦案時的粗糲和窒息之中。
隨后串聯15起案件,從反詐掃黑到白銀連環(huán)殺人案,讓人目不暇接,其紀實感堪比當年的《中國刑偵1號案》。
萬物皆可于和偉,這次再次應驗。
于和偉飾演的秦川,從青澀警校生到沉穩(wěn)刑偵專家,30年跨度被演繹得細膩入微。
面對戰(zhàn)友犧牲時的克制、破案時的專注,演活了一代刑警的信仰之路。
富大龍顛覆形象出演的陶維志,六年追查奸殺案未果,蓬頭垢面的造型、方言臺詞和狼吞虎咽的吃戲,展現了這位“最窮影帝”的風采。
可惜的是富大龍的口音出戲,嚴重影響了他的演技。
整部劇注重紀實性,導致節(jié)奏比較拖沓,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年代有點格格不入,皮哥身邊很多人沒耐心看下去。
但它用扎實的手法,為國產刑偵劇樹立了一塊“真實至上”的招牌。
第4名:《塵封十三載》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8.0/2023年
《塵封十三載》是一部非常標準的刑偵劇。
標準的雙線敘事,97年和2010年兩條故事線,這是傳統刑偵劇常用的敘事技巧;
標準的師徒傳承模式,師傅沒完成的使命徒弟來完成,這同樣是刑偵劇里的套路;
標準的“懸疑的外殼,現實的內核”,這同樣是一部優(yōu)秀刑偵劇的標配。
標準的老帶新的演員陣容,主演陳建斌,演技早已醇熟,另一位陳曉,還在偶像轉型演技派的路上。
這些“標準”,既成就了這部劇,也限制了它的上限。
我們跟隨這部劇見證了時代變遷,從老式傳呼機,紙質車票還有泛黃的獎狀,到現代化DNA檢測、天眼監(jiān)控。
這種對比不僅服務于懸疑節(jié)奏,更暗喻了傳統經驗與現代理性的碰撞。
一個細節(jié)是,同樣破案,衛(wèi)崢嶸(陳建斌飾)的“人海戰(zhàn)術”與陸行知(陳曉飾)的“證據鏈思維”,恰是兩代刑警的縮影。
兩位演員的表演可圈可點。
陳建斌在97線里,大嗓門,行動派,查案雷厲風行如獵豹。到了10線,則成了保溫杯里泡枸杞的老頭,但眼神里依然帶著執(zhí)念。
驚喜來自陳曉,他完成了從青澀到沉穩(wěn)的蛻變,完成了人物弧光。
師徒二人在面攤重逢的戲堪稱經典。
徒弟“不吃辣算白來”的試探,師傅的沉默回避,將兩人之間的傷痕與熱血詮釋得很到位。
可惜的就是這部劇太標準了,扎實的敘事,精湛的演技,濃重的人文關懷,唯獨少了一種驚喜感。
第3名:《狂飆》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8.5/2023年
過去十年,最火的兩部國劇,一部是《人民的名義》,一部就是《狂飆》。
《狂飆》應該是史上熱度最高的刑偵劇,高啟強應該是熱度最高的刑偵劇反派了。
這部劇本質上就是一部爽劇,有著很多的缺點和漏洞。
比如明明是安欣和高啟強兩人的正邪較量,但安欣這個角色完全垮掉,整部劇就是高啟強從魚販到教父的奮斗史,產生出了強大的“反派共情力”。
比如全劇分為2000年、2006年、2021年三條時間線,前兩條線高啟強封神,但第三條線兜不住了,讓高啟強強行下線。
再加個刪改劇情,重新配音嘴型對不上,導致觀感極差。
比如女性角色的失語。
孟鈺(李一桐飾)從獨立記者淪為工具人,與安欣的感情線強行“為悲壯讓路”;
黃瑤的復仇缺乏鋪墊,宛如劇情“機械降神”。
唯一出圈的竟然是高葉飾演的大嫂,但本質上她也是大佬的附屬品。
但這么多缺點,都無法掩蓋《狂飆》的魅力,看得真是太爽了。
它播出時剛好解封,大家積壓的情緒通過這部爽劇發(fā)泄出來了,天時地利人和,它全占了。
如今2年過去了,時間也給出了答案。
《狂飆》缺乏后勁兒,沒有像《甄嬛傳》《人民的名義》那樣的生命力,但依舊成為我們美好的集體記憶。
張頌文憑借高啟強這個角色中年翻紅,他謹小慎微,但依舊沒有逃過一些風波。
今年開始,已經曝出了包括家暴、稅務問題、丟掉粉絲信件等諸多爭議事件。
好在這些都已經過去,張頌文平穩(wěn)落地。
《人民的名義》和《狂飆》,兩部熱度最高的劇,都成了無法復制的孤品。
一個是官場現形記,一個是草根黑化的時代寓言。
以后人們回看這個時代,這兩部劇就是繞不開的。
第2名:《警察榮譽》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8.5/2022年
這是一部基層民警圖鑒,去神性,見人心。
編劇趙冬苓專門去派出所體驗生活,寫出了這部劇,全劇故事發(fā)生在八里河派出所,摒棄了大案要案,聚焦在“片兒警”日常。
什么電動車被盜、遛狗糾紛、鄰里間噪音沖突等,堪稱“中國式基層治理的顯微鏡”。
其中李大為誤抓“人販子”反被圍攻、楊樹因惻隱之心險釀大錯等情節(jié),既展現新警的稚嫩,也暴露基層執(zhí)法的困境。
一些基層治理的暗瘡也被撕開,如村民械斗因“丟雞”而起,卻需靠小孩墜井的突發(fā)事件化解矛盾,折射出傳統鄉(xiāng)土邏輯與城市規(guī)則的沖突。
面對胡攪蠻纏的“壞老人”,警察勸受害者“退讓避禍”,偏執(zhí)母親吳女士窮追不舍討要道歉,基層民警只能和稀泥,讓受害人盡快回歸正常生活,比堅持對錯更重要。
表演方面,張若昀飾演的李大為,一個社牛,有成長,有弧光。
王景春飾演的所長,圓滑但講原則。
寧理飾演的陳新城、趙陽飾演的曹建軍都有高光表現。
唯有白鹿的表演備受爭議,很多人直言會跳過她的劇情。
如果雞蛋里挑骨頭的話,劇情上有一定程度美化基層,如民警自掏腰包調解糾紛。
但整體而言,它重新定義了警察榮譽:不一定非要槍林彈雨,在日常瑣碎中也可以守護煙火人間。
第1名:《漫長的季節(jié)》
豆瓣評分/播出時間:9.4分/2023年
《漫長的季節(jié)》是一部“橫看成嶺側成峰”的作品。
它是一部犯罪劇,是一部年代劇,是一部刑偵劇,甚至是一部喜劇。
開播時,它因為節(jié)奏緩慢,叫好不叫座。
但導演辛爽在拍完《隱秘的角落》后,就是要追求一種“去爽感化”的敘事。
18年前的碎尸案只是一條引線,東北工業(yè)沒落和個體命運沉浮,才是導演要表達的主題。
這個主題越是宏大, 導演對細節(jié)的還原,就越是偏執(zhí)。
觀眾唯有靜下心來,才能凝視到時代的褶皺。
無論是下崗職工跳拉丁舞的荒誕,還是錄像廳播放《泰坦尼克號》的浪漫,亦或是最后《再回首》喚醒大眾的集體記憶,都讓我們體會到那個年代的詩意與殘酷。
導演沒有沉溺悲傷,最后借王響之口,喊出了“向前看,別回頭”。
這當然是角色的自我救贖,又何嘗不是導演對觀眾的溫柔提示:
沉溺在過去的人,終將困在漫長的季節(jié)里。
破案三人組是全劇最大的看點。
秦昊增肥飾演的彪子,最讓人唏噓。
從意氣風發(fā)的大學生,到挺著啤酒肚戴上綠帽子的落魄司機,換別人都崩潰了,只有他用松弛的舞步和自嘲的幽默,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陳明昊飾演的馬德勝,最讓人驚喜。一段風騷的舞蹈,勝過千言萬語。
影帝范偉依舊表現出色,他飾演的王響,看似是個窩囊的弱者,卻用一種豁達的心態(tài)扛過了歲月的傷害。
《道德經》里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王響在經歷喪子之痛后仍能笑得出來,用水一般的柔軟挨過了漫長的季節(jié),他是真正的智者。
懸案作舟,渡人渡己。
這部劇值得反復品鑒。
好了,以上就是過去3年口碑最好的10部國產刑偵劇,它們風格各異,總有一款適合你,趕快追起來吧!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chuàng)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