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募行業競爭白熱化,融通基金的央企主題產品正陷入愈發嚴峻的挑戰之中。近年來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基金公司亦密集布局央國企主題ETF,讓融通基金面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
2025年4月7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A股市場亦未能獨善其身,三大股指集體下挫,創業板指跌幅達12.5%,創下歷史最大單日跌幅,滬指跌破3100點關口。
面對市場的極端波動,素有金融市場“壓艙石”美譽的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于盤中果斷發聲。中央匯金公告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前景,充分認可當前A股的配置價值,并透露已再次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明確未來還將持續增持。
緊隨中央匯金的步伐,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簡稱“中國國新”、“中國誠通”)于4月7日晚間,先后發布公告,宣布通過旗下子公司出手增持中國股票資產。這一系列行動彰顯出“國家隊”穩定市場的決心,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數據來源:中國國新官方微信公眾號
數據來源:中國誠通官方微信公眾號
值得關注的是,三家央企在增持ETF時呈現出鮮明的差異化配置邏輯。其中,中央匯金本次增持標的或集中于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等寬基ETF,通過分散投資平抑市場波動,提振投資者信心,本質上是對A股整體估值中樞的“托底式”支撐。
數據來源:中國基金報
與中央匯金的全面維穩策略形成互補,中國國新(包括旗下全資子公司國新投資有限公司、國新新格局(北京)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誠通(包括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誠通金控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誠旸投資有限公司)則展現出更強的戰略導向性,其增持行為緊密圍繞國家戰略方向展開精準布局。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兩家機構以“科技創新”與“央企改革”為主線,通過主題ETF投資打造政策傳導的“精準滴灌”機制。
表:中國國新進入2024年年報前十大持有人名單的ETF
數據來源:Wind,新刊財經整理
表:中國誠通進入2024年年報前十大持有人名單的ETF
數據來源:Wind,新刊財經整理
國資賦能下的央企投資新范式
作為中國誠通金融板塊的核心布局,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通基金”)在股權重組后深度融入國有資本運營體系,形成“央企資源賦能+市場化專業運作”的獨特優勢。
中國誠通通過“中國誠通→誠通證券(持股98.24%)→融通基金(持股60%)”的三級股權架構,實現對融通基金的戰略引領。而融通基金作為控股孫公司,正以服務國有資本運營和居民財富管理“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在央企主題投資領域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圖:融通基金股權結構
數據來源:融通基金官網
在固定收益類產品布局上,融通基金精準錨定央企信用債市場,推出融通中證中誠信央企信用債指數基金,緊密跟蹤中證中誠信央企信用債指數。2024年下半年以來,公司圍繞央企投資主題,有序推進產品矩陣建設,相繼發行并成立了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融通中證誠通央企ESGETF、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紅利ETF等一系列權益類產品。其中,截至2024年末,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的第一大持有人為中國誠通,持有基金份額2.96億份,持倉比例超過七成。
這些產品的推出,不僅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也充分彰顯了融通基金服務國有資本運營,推動央企價值發現的堅定決心。
然而,隨著公募行業競爭白熱化,融通基金的央企主題產品正陷入愈發嚴峻的挑戰之中。近年來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基金公司亦密集布局央國企主題ETF,讓融通基金面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
此外,盡管融通基金的央企主題產品在機構投資者中備受認可,但個人投資者占比明顯偏低。一方面,相較頭部基金公司,其渠道鋪設存在短板,產品觸達率受限;另一方面,投資者對這類產品認知不足,認為其收益波動大、流動性差,需通過投資者教育和品牌宣傳重塑市場形象。
作者 | 趙紅揚
編輯 | 吳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