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4月7日港股通中唯二上漲的個股之一,十月稻田的股價飆升實則是關稅風暴之下引發的進口替代效應、政策端農業強國規劃的強力支撐,以及企業盈利能力的邊際改善共同作用的結果。
2025年4月7日,注定成為全球金融風暴的歷史性時刻。在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對等關稅"政策沖擊波下,全球資本市場遭遇系統性重挫,主要經濟體股指集體上演斷崖式跳水。其中,日經225指數重挫7.83%,韓國綜合指數觸發熔斷機制,德國、法國、印度等國指數也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次全球性的股市巨震,來源于高額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貿易戰擔憂,全球供應鏈重構預期急劇升溫,風險資產遭遇系統性拋售,流動性危機出現并伴隨恐慌情緒踩踏,加劇市場信心崩潰。據不完全統計,該關稅政策已累計導致全球股市蒸發數萬億美元。
然而,在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港股主食第一股十月稻田(09676.HK)卻展現出了非凡的韌性,股價逆勢上揚28.78%,截至當日收盤,收于7.83港元/股。盡管漲幅驚人,但實際上十月稻田的市值已由2024年初的200多億港元大幅縮水至當前的84億港元。
圖片來源于:十月稻田公司官網
多維驅動引領股價飆升,玉米業務助力扭虧為盈
作為4月7日港股通中唯二上漲的個股之一,十月稻田的股價飆升實則是關稅風暴之下引發的進口替代效應、政策端農業強國規劃的強力支撐,以及企業盈利能力的邊際改善共同作用的結果。
據了解,美國是我國第二大糧食進口來源地。據海關統計,2024年我國自美國進口糧食總量3179.33萬噸。其中大豆2213.4萬噸、高粱568.3萬噸、玉米207.4萬噸和小麥190.23萬噸,占比20.2%。4月4日,我國對美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后,美國農產品的進口成本大幅上升,國內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也隨之增強。進口減少導致國內農產品供需缺口擴大,推動其價格上漲。十月稻田作為東北糧食產業鏈龍頭,憑借供應鏈快速響應能力,短期內或可通過填補進口缺口實現量價齊升。
而在政策層面上,我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推進糧食安全戰略,鼓勵國內農業生產,減少對外依賴。4月7日傍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要壓實“米袋子”保供責任,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十月稻田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構建的5大生產基地與區域中心倉網絡,深度綁定鄉村振興政策紅利。
此外,十月稻田在2024年還實現了近四年的首次盈利。根據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全年業績公告顯示,2024年十月稻田總收入為57.45億元,同比增加約18.0%;毛利同比提升64.8%至10.19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五個百分點至17.7%;年內利潤2.04億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圖片來源于:十月稻田2024年全年業績公告
而該業績增長實際與十月稻田的第二增長曲線—玉米業務高度相關。據抖音平臺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3月,僅十月稻田黃糯玉米單品鏈接累計銷量就已超過 1300 萬單。
玉米產品收入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自2023年的1.308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8.15億元,增長率高達523%。同時,玉米產品在總收入中的占比亦顯著提升,由2023年的2.7%躍升至2024年的14.2%,成為推動十月稻田整體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玉米產品的成功實際得益于十月稻田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創新性地推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爆米花玉米粒等多樣化玉米產品,并結合全域營銷,成功將傳統主食玉米打造成輕食化、零食化的健康快消品。
股價飆升邏輯尚不穩固
但值得注意的是,十月稻田在2024年銷售費用達到5.14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58.5%,顯著高于其營收增幅。管理層將此現象歸因于銷售渠道結構變化,社交電商平臺相關傭金費用以及廣告費用的大幅增加。
從具體渠道營收拆分來看,盡管十月稻田加大了戶外廣告投放力度,并積極開展節日營銷等品牌推廣活動,銷售費用大幅上升,但其在電商平臺的收入卻呈現下滑趨勢。具體而言,電商平臺收入為23.84億元,同比下降15.9%,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由2023年的58.4%下降至2024年的41.6%。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電商紅利的逐漸消退,以及當前流量獲取成本的不斷攀升,對十月稻田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了新的挑戰。
圖片來源于:十月稻田2024年全年業績公告
而作為十月稻田支柱的大米業務,也面臨著增長放緩的窘境。根據2024年業績公告顯示,大米業務營收40.14億元,同比增長4.8%,實則拖累了整體營收的增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高端大米”的市場定位與當前消費用戶習慣的變化存在偏差。
此外,十月稻田決策層“借債分紅”以及投資茶百道的決策仍引發市場質疑。機構投資者云鋒基金、啟承資本在其2024年10月股票解禁后就開始紛紛選擇“撤退”,也為十月稻田的未來增添一絲不確定性。
從短期來看,關稅風暴為十月稻田的業務增長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窗口期。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資本市場對十月稻田的熱情追捧,更多是基于對其政策紅利轉化能力的預期。這種增長模式或許更接近于政策套利,而非核心競爭力的實質性塑造。一旦關稅政策發生調整或國際供應鏈進行重組,其溢價邏輯或將迅速瓦解。
作者 | 王昊宇
編輯 | 吳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