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普法、直播“帶法”、VR普法空間、AI普法數字人……如今,這些“數智普法”的新概念在上海市靜安區正逐一成為現實。
據了解,近年來靜安區利用科技快速發展的“風口”,以“數智普法”賦能“三式普法”(嵌入式、融合式、浸潤式),在資源整合、人機互動、更新迭代三大維度實現提檔升級,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八五’普法以來,靜安區堅持理念創新、方式創新、文化創新,特別是通過向科技要生產力,持續推進普法供給側改革,走好精準普法的群眾路線。”靜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蕭燁瓔說,“‘數智普法’重在法律科技與普法工作的深度融合,通過做實數字底座、研發應用場景,精準把脈群眾的法治需求,讓法治聲音直抵人心。”
1
整合資源供需適配
打開“隨申辦”App上的“靜安區旗艦店”,“靜安區法治文化地圖”赫然在目,手指點點就能找到轄區內所有紅色法治陣地、法治文化品牌、重點普法項目等的具體位置和詳細介紹。此外,“靜安區旗艦店”內還陳列了“憲法宣傳展示”“公共法律服務地圖”等應用。
記者了解到,借助“一網通辦”的數字底座,靜安區得以從老百姓辦事痕跡、訴求熱點中精確把脈普法需求,并以此為導向制作和推送相應的普法內容,為人民群眾帶來全新的普法體驗。實踐證明,科技的廣泛應用為解決普法供需“兩張皮”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具體而言,靜安區司法局通過深化與“一網通辦”平臺的數據協同,建立健全法規政策訂閱服務機制。同時,結合受眾的標簽特點和實際需求進行綜合研判,利用個人和企業的專屬空間、第三方資訊平臺、傳統網絡通訊等信息渠道實現政策法規和辦事流程等法治內容的精準投放,并借助其他政務窗口、行業協會、產業園區的信息平臺開展“接力式”推送,持續提升普法效能。
據統計,去年以來,靜安區圍繞區優化營商環境7.0行動方案,通過各類信息平臺精準推送相關普法內容,包括樓宇、社區、交通站點等公共空間;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產業園區等地添加普法二維碼,以指尖學法、掃碼學法的形式打造更加便捷智慧的普法新平臺,持續更新各類普法信息。
2
精準普法效能升級
在去年舉辦第二屆上海法治文化節期間,靜安區推出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五月場“靜·界”讀書活動,吸引了市民的普遍關注,尤其在“上海靜安”App的普法直播活動中,主持人著眼群眾身邊的法律問題,邀請專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與廣大網民互動,參與者達三萬多人次。
目前,靜安區在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時,積極開展“直播帶法”實踐活動,牢固樹立“互聯網+”“云學法”等“數智普法”理念,針對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和最直接法治需求,用點單、直播、互動答疑等方式開展沉浸式普法,精準回應群眾關切,變“紙上”普法為“指尖”普法。
記者了解到,靜安區對“數智普法”的創新應用改變了群眾被動接受普法的現狀,取而代之的是系統平臺針對人群畫像精準投放的“主動推送”,未來個人可以在人機互動中生成自己的普法需求,從而獲得極具個性化的普法內容。
此外,靜安區還積極拓展VR普法空間,構建線上虛擬場景與線下實體陣地相結合的宣傳模式。記者在彭五小區看到,這里“五位一體”法治文化微景觀、法治文化驛站等實體陣地通過VR技術,集成了“彭小法”線上法治地圖,通過高度還原的“一步一景”虛擬應用,為用戶帶來互動式、沉浸式的普法體驗。
3
科技更新迭代有序
在不久前舉辦的上海市場監管系統第三屆法治宣傳“十佳案例”評選活動中,靜安區市場監管局研發應用的“錦囊大使”與“新小力”AI數字人法律服務項目脫穎而出。
據了解,“錦囊大使”正是利用AI大模型結合真人建模技術,實現了24小時在線法律咨詢服務,為企業提供實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指引;而“新小力”則利用生成式AI技術,在企業注冊、變更等流程中,通過自然語言對話或圖像識別技術迅速提供專業法律建議和協議模板,成為企業信賴的智能法務助手。
“法律科技的應用重在持之以恒,通過有序的更新迭代,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行政執法和法治服務的新期待、新要求,同時也不斷激發廣大執法人員的創新理念,助力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為建設卓越法治政府奠定堅實基礎。”靜安區市場監管局局長王頡鳴說。
據了解,2023年12月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上海法律科技應用和發展的工作方案》,要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法律咨詢服務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強化精準普法。在這一語境下,靜安區廣泛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法律科技在普法領域的應用迭代。
不久前,靜安區法宣辦聯合區法院創作了“AIGC繹法漫畫”,內容生動引人入勝。去年以來,法官們精心選取審結的真實案例,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術,將復雜的法律故事轉化為圖文并茂的漫畫短劇,并通過融媒體平臺廣泛傳播,拉近了法律和群眾間的距離。
“我們將進一步深挖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充分應用Deepseek等最新AI技術,加速‘數智普法’的普及應用,講好靜安法治故事,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靜安’‘法治靜安’賦能。”蕭燁瓔說。
來 源|法治日報記者余東明
法制與新聞 黃浩棟
編 輯|馮小瑜
校 核|張行之
責 編|袁 琳
審 核|徐連宗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市司法局”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